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双版纳的傣族全民信奉南传佛教,“村村有佛寺、寨寨有僧侣”。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南传佛教文化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傣族佛教化、佛教傣族化”的现象。傣族传统文化如何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受到挑战,其实质是民族教育受到冲击。只有深入了解民族教育才能知道民族文化为什么消亡。对于民族教育的认识,不论从实践还是认识上来看,常常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学校教育。傣族民族教育是由传统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共同组成的。民族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教育,然而南传佛教作为傣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其教育功能一直为学界所忽视。本文旨在还原南传佛教在傣族社会中作为教育的本质,在社会学视野下解读南传佛教教育的功能、内容、形式。本论文以“康朗”作为切入点,“康朗”作为佛寺培养的傣族社会的精英群体,是南传佛教教育对傣族社会发挥功能的载体。用帕森斯的AGIL功能分析模型来分析“康朗”这个特殊的群体,其社会化过程是怎样完成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南传佛教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傣族社会的建设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分析其社会性来了解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南传佛教在这其中是如何实现其教育功能的。同时,在现代化背景下,教育的科技主义思潮影响了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全球化科技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南传佛教在傣族社会仍然发挥着传统教育的功能,在变迁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缺失,有外部的影响,也有自身的问题。傣族民族教育包含了南传佛教与学校教育,两者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现代学校教育要重视傣族社会文化环境,继承傣族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思想与内容。只要承载傣族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还在,南传佛教教育也将继续存在下去。在现代化背景下继续发挥南传佛教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加强僧才的培养、佛学院的建设,完善南传佛教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