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近现代建筑保存数量多、质量精,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的同时,其保护修复中的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的修复工作是建立在简易诊断和粗放修复的基础上,由于病理诊断不准,修复技术策略选择不当,严重影响了这类建筑的修复效果,并最终导致“修复性破坏”。 实践证明,对于近现代建筑,不可能套用业已成熟的常规的修复方式,而必须在准确诊断病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策略,才能保障修复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充分发挥近现代建筑在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应有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病理诊断,二是策略选择,概括来说就是“辨症施治”,并结合北京近现代建筑修复案例进行修复技术策略的适宜性探索。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释义。 第二章保护实践概况与修复原则分析。简要了北京近现代建筑的保存状况,回顾了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历程,总结出北京在近现代建筑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确立与北京近现代建筑相适应的修复原则。 第三章病理诊断。先对12处北京近现代建筑的损毁情况进行调研,然后对砖石砌体的劣化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常见的病害特征,探究更深层次的病害成因,对北京近现代建筑砖石砌体进行了病理诊断。 第四章修复技术策略。从建筑保护修复的角度,按照施工流程,对修复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整个内容分为墙面清洗、墙体加固、墙面修复、墙体防潮层的处理、墙面保养等几个步骤进行,在阐述分析的过程中总结出各种技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不同修复级别,不同病害表征下适宜采用的不同修复技术。 第五章修复案例解析。通过对东交民巷圣弥厄尔教堂修复工程和清末陆军部修复方案设计的详细剖析,探讨在实践中如何制定修复原则,如何选择修复方法,以及如何运用修复技术”,最后提出了北京近现代建筑修复技术导则。 第六章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