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存在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决定人的思维,而思维则决定艺术的表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空间建构正是中国人自身的存在实践及其所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作用于画家的创作思维而进行的特有的艺术表现。通过对已有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研究材料的述评,本论文认为先前的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研究都是站在西方科学理性的思维模式下特别是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的视野下进行的,因此并没有触及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根基,也不能真正反映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真正意涵。本论文认为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是中国人特有“大”的把握自然万物的方式及其所衍生的“远”的空间性观念作用下所进行的山水画艺术表现。“大”的把握自然万物的方式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原始表现形态,“远”是它的空间性把握的表现形式。本论文从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创作实践的梭理中得出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三种主要方法,即“远映”法、“三远”法、“以大观小”法。同时对这三种主要的建构方法进行分析阐释,并从中提升出支撑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根基性空间观念——远的观念。紧接着对远字进行考论,得出远的两种主要意涵,即物理空间之远、心灵空间之远。并对“远”和“大”的渊源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阐释,得出“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道”的别名,是中国人把握自然万物的一种方式,而“远”正是中国人“大”把握方式的空间表现形式。同时对在远的空间观念支撑下的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进行美学分析。并认为“体悟”是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的感知方式,“心象”是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的前提,而“意境”则是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的审美理想。为了全面、深刻理解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的意涵,论文的第二大部分对远的观念进行了历史文化背景的溯源。从中国文学文本中远式山水空间意象、自然审美经验中远式山水空间意识、山水画远式空间的哲学根源三方面系统深入地分析支撑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远的观念的渊源及其内在意蕴。在文学文本方面,主要分析《诗经》、《庄子》中自然审美的远式空间意象、中国诗歌特别是山水诗中远式山水空间意象、中国散文中的远式山水空间意象。并认为“天”是远的空间观念原始表现形态,“游”是远式空间体悟性感知的初级表现形式,而诗歌特别是山水诗和散文中远式山水空间意象则为中国山水画的远式空间建构奠定心象基础和意境理想提供了丰富的思维动力;在自然审美经验方面,主要分析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两大自然山水审美现象,即玄对山水、禅对山水。并认为玄对山水直接导致了山水画空间建构“远映”法的诞生,而禅对山水则直接导致了山水画空间建构“三远”法、“以大观小”法的产生,从而使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远的观念高度自觉,奠定中国山水画此后空间建构的基调,也丰富了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的意蕴;在山水画远式空间意蕴的哲学根源方面,主要从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空间性思想方面阐释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意蕴的哲学渊源。并认为儒家的仁、礼等社会人伦思想、道家的气本论思想、佛家的空论、佛性论等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远式空间意蕴及其远式空间建构。既然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是远的观念支撑下的远式空间建构,那么远的观念具体怎么样地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的呢?这正是本论文第三大部分的内容。本论文从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自然山水审美三方面具体深入破析远的观念对中国山水画空间建构的影响。在创作上,本论文认为远的观念影响着中国山水画家对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视、造化与心源并重、笔墨的书性意识三大主要方面;在山水画审美上,本论文认为远的观念通过影响中国山水画“淡”的审美品格、“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意境”的审美理想进而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在自然审美欣赏上,本论文认为远的观念通过影响着中国山水画家对山水性情的审美欣赏、山水之道的审美欣赏、山水之境的审美欣赏进而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通过以上三大部分的论述,本论文即完成了远及其在远的观念作用下的中国山水画远式空间建构研究的全部内容。概而言之,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是远的观念作用下所进行的远式空间建构,远的观念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及其深刻的意涵,远的观念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