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财政是铁路的命脉所在,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印度、朝鲜由于孟加、京釜铁路的修筑而亡国。反而美国、德国因为铁路的修建而日益富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铁路财权前者属于别人,后者属于自己。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纷纷争夺在中国的筑路权,铁路修筑到哪里,帝国主义势力范围就扩展到哪里。清政府有鉴于此,开始自己筹资修建铁路,便有了用中国人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资金修建的京张铁路。京张铁路修筑成功后,清政府大受鼓舞,援照京张铁路成例,修建张绥铁路,计划将京张铁路展修至绥远城,但是展筑至山西省阳高县时,辛亥革命爆发,不久清政府被推翻,民国成立后对平绥铁路的拨款减少。平绥路局便开始借债修路,刚开始寄希望于内债,后由于向国内借款不得,便不得不举借外债,从此平绥铁路内外债并举,走上了依靠借债修路的道路。民国十四年以后国内局势动乱,军阀混战,平绥铁路深受战争影响入不敷出,旧债未还,新债又起,大量债务都未能还本付息,最后造成平绥路局债台高筑。本文专注于平绥铁路债务问题,叙述了平绥铁路的债务起源以及债务形成过程,认为平绥铁路首开我国募集国内公债来筹集铁路建设资金的先例。在国内公债筹集不下的情况下又开创了近代中国铁路举借外债的一种新型方式,即以债票—国内公债作抵举借外债,将内债转化为外债,这种借债方式相对合理。重点分析了造成平绥铁路债台高筑的深刻原因,认为民国年间局势动乱,战争频繁,军阀擅自干涉路政,再加上铁路沿线捐税繁重,平绥铁路自身的腐败,最终造成平绥铁路债台高筑。最后介绍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平绥铁路的债务整理情况,债务整理解决了长期压制平绥铁路发展的债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