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胃气”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全书内容的其中一个高度概括,它体现在《伤寒论》全书的各个方面,包括了条文的引述、治法治则、方药的选用、治疗禁忌、煎煮法与服用法(以下简称煎服法)等等。此篇论文就是站在“保胃气”思想的高度,通过整理、分析《伤寒论》的煎服法,从理论上连系起来,总结出《伤寒论》的大部分煎服法的使用,体现了“保胃气”思想在《伤寒论》中的重要性。全文主要分三个部分,主要内容简述如下:第一部分为综述部分。介绍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对维持生命及维持其正常活动的重要性,还有介绍《伤寒论》如何体现重视脾胃,及《伤寒论》煎服法的一些研究论述。同时,透过分析“胃气”的广义与狭义概念,从而引申出,《伤寒论》“保胃气”概念的内涵,作为后面论述的基础理论背景。第二部分是有关煎服法体现“保胃气”思想的论述。此部分内容通过对《伤寒论》煎服法的整理、分析,并对相关条文、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以表达其“保胃气”的思想。煎煮法部分,其中除讨论了丸剂与特殊溶剂的使用外,还论述了与米同煎、先煎、后下、浸渍、煎煮时间不同、去滓重煎等与“保胃气”的关系,如碍胃之药量较大,故与米同煎以养护胃气,又如先煎麻黄的时间长短可调整发汗力,以免发汗过甚而伤及正气,还有如先煎蜀漆就是为了减低其致呕的副作用,以免伤正而起到“保胃气”的作用等等。服用法部分。这部分讨论了服用时间、服后宜禁、丸散剂等服用法与“保胃气”的关系,如桂枝汤当在病发前服,免使卫气振奋过甚,从而伤津及胃气,又如因部份药力过于猛烈,故部份丸、散剂在服用时可渐加药量,令药力宜渐加以防伤及脾胃之气。服用法部分还讨论了每服汤用量与“保胃气”的关系,其中主要论述每服汤用量少于一升的方剂,《伤寒论》中有37首方的每服汤用量是少于一升。对于这37首方,从其本身病因病机上的类同与差异分作九组,包括阴盛阳衰、水饮内停、实邪内结(避免过份攻伐而伤正)、营卫郁闭、热郁上焦、咽喉不利、下焦滑脱而固摄无权、肝胃虚寒而浊阴中阻、阴虚阳亢等,并与其他病机相近的方剂作出比较,分析其减量或不减量的原因,来表述其“保胃气”的思想,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总结及展望部分。对全文作出简要总结,表达思想,对本文所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及探讨其可持续性研究。另外,在附录部分,分别列出了煎煮法与服用法与保胃气关系的总结列表,与及简述每服汤用量少于《伤寒论》在汉代的1升(今200毫升)的医案,作为本文对《伤寒论》,因顾护胃气而调整服用汤量的观点的临床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