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5/6-NPR-9调控诱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具有七次跨膜结构的G蛋白耦联受体(GPCRs)能够感知细胞外的信号,激活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最终使细胞做出相应的反应。秀丽线虫中G蛋白耦联受体被认为在感知外界信号功能中扮演重要功能。秀丽线虫中,G蛋白耦联受体NPR-9调控进食和脂肪积累行为。该基因在人类的同源物是类蛙皮素肽GRPR,而GRPR被认为与人类的孤独症发生有关,而且被认为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分子靶点。   目的:利用感觉信号整合模型研究G蛋白耦联受体NPR-9及其配体NLP-5/6对秀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的神经环路与分子机制的研究。   方法:利用铜离子和丁二酮两种矛盾信号构建的感觉信号整合模型考察G蛋白耦联受体NPR-9及其配体NLP-5/6基因突变是否影响动物的感觉信号整合能力。分析npr-9基因AIB中间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在突变体背景下表达nlp-5和/或nlp-6基因于ASI、IL1感觉神经元分析NLP-5/6-NPR-9介导的调控秀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的神经环路。并进而在AIB中间神经元中分析NPR-9调控感觉信号整合行为的靶点及其机制。   结果:在以铜离子和丁二酮构建的感觉信号整合模型中,npr-9突变导致秀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出现显著缺陷。npr-9过表达后秀丽线虫的感觉信号整合能力虽然与野生型N2没有差别,但影响秀丽线虫穿越铜墙的方式。在秀丽线虫发育的不同时期激活npr-9基因的表达,发现只有发育后期热激表达npr-9才能使npr-9突变体感觉信号整合缺陷得到恢复,暗示npr-9可能经由对于成熟神经环路形成调节调控感觉信号整合。npr-9突变导致AIB中间神经元的胞体、轴突等发育出现显著缺陷,暗示npr-9也能是通过调控.AIB中间神经元的发育影响秀丽线虫的感觉信号整合行为。分段表达npr-9基因并进行突变表现型的恢复效应分析证实NPR-9胞外区、胞内区和跨膜结构域对于调控秀丽线虫的感觉信号整合均有重要作用。遗传分析表明,NPR-9介导相对特异的调控秀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信号通路。进而nlp-5、nlp-6基因突变后导致秀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能力显著下降。NLP-5和NLP-6在ASI感觉神经元表达可以恢复相应突变体感觉信号整合缺陷。药物试验与神经突触活性分析结果表明,NLP-5和NLP-6可能通过影响ASI感觉神经元的突触活性参与秀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的调控。此外,在AIB中间神经元之中,NPR-9可能作用于G蛋白GOA-1和GPC-2,并进一步经由INA-1、ODR-2、GLR-1和GLR-2蛋白的功能调控秀丽线虫的感觉信号整合。   结论:NLP-5/6与NPR-9经由“ASI感觉神经元-AIB中间神经元”神经环路调控秀丽线虫感觉信号整合行为。在AIB中间神经元中,NPR-9影响神经元的发育,并可能作用于G蛋白GOA-1与GPC-2,并进而经由INA-1、ODR-2、GLR-1和GLR-2调控秀丽线虫的感觉信号整合。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因其所具备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一直备受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到目前为止,关于纳米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纳米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光学传感元件、仿生学、催化以及药物化学等领域。随着近年来对燃料电池研究的兴起,催化剂作为影响燃料电池性能和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贵金属铂由于具有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高催化活性,常被选做反应催化剂材料。但是贵金属铂催化剂同样有着明
果糖脱水之后和甲醇发生缩醛反应生成可以制备燃料添加剂的5-羟甲基糠醛及其衍生物。本文介绍了一种在硝酸基硅胶和二甲基亚砜中直接制备5-羟甲基糠醛衍生物。  实验使用了
目的:初步建立裸鼠前列腺癌皮下肿瘤模型,筛选前列腺癌的血清学检测标志物。   方法:首先通过手术的方法,建立了昆明小鼠的肾包膜异种移植模型;通过培养LNCaP细胞,将细胞注射到B
随着人们对全球性能源危机认识的不断加深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开发新的替代能源已是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问题。生物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如
植物细胞中存在着复杂的内膜系统,细胞内蛋白的分拣发生在内吞和分泌途径中,反式高尔基网络/早期内吞小泡(TGN/EE)是内吞途径和分泌途径的交汇点。在拟南芥中,TGN/EE是一个自主和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货物蛋白到达了TGN/EE后,会在小囊泡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拣。有一些会和PVC/MVB融合进入液泡降解途径,有一些会进入分泌途径而运输到质膜上。因此,TGN/EE是内吞途径和分泌途径中至关重要的货物
以马铃薯为实验材料,对病原菌萝卜E.C.C的致病能力进行验证分析。确定实验用量为50μl菌悬液。具体分析相同吸光度下每毫升病原菌和拈抗菌芽他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菌液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