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研究与实践和彭州市铜尾矿库及周围的生态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彭州市铜尾矿库上的植被情况、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发现几十年来,在自然的发展演替下,彭州市铜矿尾矿库现在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植物生长。调查中发现有41种植物,分属23科,其中以菊科为其优势科;群落以蒿群落为优势群落。本文还对彭州市铜矿尾矿库生态恢复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试验测定发现:彭州市龙门山镇铜矿尾矿库土壤pH值为6.12,土壤偏酸性,对植物生长有一定影响,铜矿尾矿库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含量非常高,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相对全量要低一些,但仍然较高。植物种植试验表明在各种不同土壤处理中,在供试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升高均有所升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另外,施肥能减轻重金属的毒害,抑制或降低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施肥后,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彭州市铜矿尾矿生态恢复限制因子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土壤营养元素缺乏。针对限制因子提出了彭州市铜矿尾矿库生态恢复的一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在已经通过专家组的评审的《成都市白水河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和铜矿尾矿库生态重建可行性研究报告》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