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马湖景区居民感知态度空间差异和优化路径探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已经进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时期,不仅看重地区经济发展总量,更注重当地居民感受,不仅注重平均数,更注重全体居民整体感受。景区建设不仅展示美丽景色和多元文化,更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全体景区居民的获得感与参与感是衡量旅游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马湖景区为研究范围,研究其当地居民旅游发展感知态度的空间差异,了解居民作为景区当家人的真实认知,探索差异原因,提出景区不同空间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化发展路径,有效解决景区居民旅游发展收益不平衡问题,提供全民参与措施,为提高景区发展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旨在为我国偏远少数民族山区的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研讨:一、研究区现状及分区。马湖景区范围涉及黄琅镇、马湖乡和中田乡。在地理空间分布上,马湖乡、黄琅镇、中田乡分别位于核心马湖水域的上游、主要水体和尾水部分,居民的生活空间及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所处乡镇为活动范围。参考Jaakson(2004)对旅游者罩空间划分的标准,根据游客量大小差异将景区空间形态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和外围区,核心区为游客集中区域,而外围区游客较少,过渡区介于核心区和外围区之间,故根据游客量大小将黄琅镇划分为核心区,马湖乡划分为过渡区,中田乡划分为外围区。二、马湖景区居民感知态度空间差异探索。在SPSS26.0软件中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和处理。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检验问卷的可行性和效度;然后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将问卷的40个问题项合并提取出6个感知公因子和2个态度公因子;然后运用均值比较法分析不同区域景区居民感知态度的空间差异;其次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不同区域景区居民感知对态度的影响情况;最后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在不同区域景区居民感知态度的空间差异。三、马湖景区感知态度空间差异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法描述马湖景区居民感知态度的空间差异基本特征:(1)马湖景区居民感知利益与成本不协调,利益因素在核心区存在一部分的保留,而成本因素在外围区存在一部分的滞留;(2)全区发展旅游态度积极,空间要素是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态度的重要影响因子;(3)不同人口学统计特征下不同区域景区居民感知和态度有差异。四、马湖景区感知态度空间差异优化路径。本文以问卷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马湖景区旅游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地理空间居民感知态度的差异,构建“3+3+6+6”景区发展优化路径,即核心区、过渡区、外围区三层空间扩散圈层;当地向导、旅游创客、旅游能人三种居民培养模式;旅游民宿、文创节庆、研学旅游、主题农家乐、特色种植养殖业、特色手工艺六类多元化业态;技能素养和文化培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保障居民参与权利、促进居民旅游利益合理分配、多级协作管理、整治生态环境六重旅游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有机碳库,也是其构建碳循环和碳库的决定性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藏作为我国最西部的地区,区域内气候条件多变、地理因素复杂,准确估算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碳储量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探究,不仅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组成提供理论依据,还有助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中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对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动态变化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历年来西藏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变化的趋
学位
随着全球变化的影响,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成为影响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城镇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对城镇的发展影响越来越严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类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的速度,使国土空间的景观格局发生变化,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在生态文明的建设历程中,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和保护空间格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文中详
学位
“5·12”地震对汶川县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加之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土地粗放利用,经济发展模式缺乏生态环保理念,给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带来严重威胁,致使人地矛盾问题更加突出。研究区是我国水源涵养区和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但由于区域内山高坡陡谷深,岩体松散破碎,地震所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将长期存在,导致生态恢复成果保存难度大,生态环境状况需要长期追踪监测
学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近十几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原因,栖息地大面积丧失,直接导致我国大熊猫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对于大熊猫的保护迫在眉睫。栖息地质量评价是进行大熊猫种群保护工作的基础,本研究选择四川茂县宝顶沟自然保护区(东经102°56′-104°1
学位
城市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且具备多种生态环境保健等功能,已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居民进行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而植物群落是城市森林公园基本组成单元,是实现森林公园自身生态效应的基石,植物群落结构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公园绿地发展水平。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正在构建生态防护体系,因此研究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植物群落及生态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择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段的25个植物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于2020年
学位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数千年的进化中,逐渐转变为以亚高山竹类为主食的植食性动物,竹类中的营养物质是大熊猫生长发育和遗传繁殖的物质基础。大熊猫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会选择主食竹不同种类及部位。本研究以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室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探讨并解析大熊猫对主食竹种类及其部位季节性选择的原因,并
学位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境内生存着100多只野生大熊猫。近年来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可能会对卧龙大熊猫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本研究以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土壤、主食竹以及大熊猫粪便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到土壤样品31份,竹子样品33份,粪便样品20份,通过实验测定出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r、Mn、Ni、Cu、Z
学位
湿地公园是现代城市居民游憩的主要场所,它的出现让城市湿地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湿地公园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方兴未艾。然而,根据已投入使用的湿地公园来看,作为水陆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游客接触最频繁的岸带空间成为了安全事故频发区。在国内湿地公园数量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岸带空间游憩安全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因此,本文选取成都市青龙湖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
学位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山峡谷区处于较高的海拔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山路崎岖,土地破碎,可利用耕地较少,土地资源较为稀缺,过度开发会破坏生态环境,未充分利用又会浪费本就短缺的土地资源,因此,土地合理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特殊的地域条件,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两方面因素,采用实
学位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山区是旅游发展步入新阶段(特别是疫情常态化阶段)的热点区域。四川秦巴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山区旅游基础条件好。但是,受其地形复杂等不利条件的影响,许多地方道路不通、消息闭塞,限制其社会经济发展,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四川秦巴山区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山区,可达性是制约其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想要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助推秦巴山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其4A级及以上景区的可达性意义重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