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开启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我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起步较晚,但是2013年“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这一项目的启动,对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影响颇深。此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2016年颁布,至此之后,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标的研究走势迅猛,各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了行动并为此修订课程标准,以期通过研究发展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精神的富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本研究以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采用文献研究法、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得到了有关核心素养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了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详细阐释了各理论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为后续教学设计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研究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以及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以及教学设计的原则;并以此支撑设计了教学环节和教学案例。再次,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展开了为期四个月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每两个月为一轮。每轮行动研究都采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访谈以及核心素养水平前后测分析等方法进行效果分析,第二轮还增加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分析。综合分析结果,反思并修正教学流程,得出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后,得出研究的教学流程包括创设情境、问题引入——教师点拨、头脑风暴——任务驱动、合作解决——成果分享、交流评价——任务拓展、复习巩固五个环节。综合两轮的实践结果发现,研究同时从核心素养的整体视角和四个维度视角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有效。研究为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将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落到实处,使得教学研究能真正应用于课堂实践,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大气污染问题却日益严峻。大气污染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气污染关乎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是城市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R市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相关设施,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表现在R市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法规,建设标准化的监测系统、开展多样化监管工作;并将大气污染有奖举报加入
税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承担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重要职责,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艰巨的历史使命。2018年10月国地税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完成后,中国的税收事业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的起到税收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提出了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等重要论断,并陆续将社会保险费、水土保持补偿费、排污权出让收入等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
20世纪初,郑觐文着手对竹笛源流、形制以及演奏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改良,并编撰了近代第一部竹笛专著《箫笛新谱》。《箫笛新谱》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从竹笛源流、历代宫调变迁、箫笛改良和演奏法等方面论述箫笛历史及当时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其中竹笛改良的内容,对20世纪至今的箫笛革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共分为三个部分,主要布局设置为“《箫笛新谱》中竹笛改良的背景与原因、竹笛改良的标准与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性评价理念与素质教育不谋而合,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形成性评价逐渐得到学界的关注,成为现代教育中重要的评价方法
作为信息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深度学习为导向,借助信息化资源,重构教学流程,着力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等核心素养,与当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需求和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相契合。针对当前中职法律课面临的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手段单一、浅表化学习等问题,本文尝试将翻转课堂引入中职法律课教学,以此破解法律课教学困境,并为创新推动法律课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文以掌握学习理论、
李焕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音乐家,在音乐创作、理论与社会活动等领域成就颇丰,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中,音乐批评是他音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与音乐批评学原理,对李焕之音乐批评活动展开研究,发掘其音乐批评思想的来龙去脉以及音乐批评观念的嬗变历程。其一,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梳理李焕之有关作曲家、音乐作品、音乐现象、音乐批评的评述文章,结合历史语境对其评述特点与思想内涵展
目前,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60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已经突破4000万人,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养老服务需求多,照护难度大,明显存在着供需不匹配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但是经济的落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及社会养老服务总体保障水平的低下导致失能老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更加突出,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本文所探讨的即通过分析农村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
春风春鸟,秋日秋蝉,夏日暑雨,冬日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诗以道志,诗以抒情,诗之净心,诗之气节。诗词最初以吟诵的形式来展现诗人的气度与情感,时至今日,声乐与诗词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专业者的青睐,“诗”“乐”本就不分家,在龚琳娜的特色演绎下,诗词作品内在的情感与表现通过声音的抑扬起伏,跨度张力以及在强弱对比下的力度掌握,更是将诗词作品中诗人的情怀鲜明刻画。以文辞的精炼之笔诉说着世间的冷暖情长
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人才振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乡融合发展逐步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呈现出明显的回流趋势。作为一股重要的现代化建设力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技能和帮助就业的重要手段,在稳定和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我国农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