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对白寺村“景观”的建构与传播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yyi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卫视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推出便引发了超高的收视率。位于湖南省平江县的白寺村,担任了节目第九期、第十期节目拍摄地的艰巨任务。其中第十期节目城市网收视率达到5.3,成为十二期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一期。白寺村的形象也一夜之间被展现在观众眼前。节目播出前白寺村只被极小部分当地人所知,但是节目播出之后,迅速被亿万观众获知,慕“爸爸”之名前往游玩的游客,也呈直线式的增长。白寺村从一个怡然自得的小村落变成万众瞩目的景观,节目的播出使村落、村民的生活以及受众的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世界已经从“商品的堆积”逐步转变为“景观的庞大堆聚”,而电视媒介正是支配景观产业的主体,在工业时代,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有用”,但是在媒介时代,商品“被看到”才有消费者青睐。《爸爸去哪儿》的录制使白寺村形成了与真实的白寺村所不尽相同的社会学中的景观。以竹林、水库、溪流、竹筒饭等镜头的运用给受众营造了一个“中国最安静的村庄”,以明星的影响力带动了景观的影响范围。该节目营造出的景观主要影响着三个主体,主体一是电视节目的受众,主要表现在带来了景观消费,《爸爸去哪儿》节目的播出,为白寺村带来大量的游客。他们从观众变为游客,这一身份的转变主要是:(一)自我身份认同的需要;(二)炫耀性消费的鼓动;(三)电视诱发的无穷欲望。主体二是白寺村村落的本身,白寺村被景观化之后与之前的真实村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却大力的推动了白寺村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白寺村作为景观消费却存在不足:(一)“爸爸”元素为主导元素;(二)旅游资源单一。主体三是生活在白寺村里的村民,村民根据是否在景观的白寺村里得到受益选择保护景观或者破坏景观,甚至采用破坏景观的威胁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同时又有大量的外出务工村民选择加入景观中来。
其他文献
摘要:考评是高校考查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它不仅代表着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音乐方面的专业技能考评比较复杂,因为音乐专业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需要学生自身充分理解音乐。因此高校建立音乐专业技能“立体化”考评模式改革,对帮助学生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技能 考评模式 立体化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
随着中国和缅甸两国经济文化的日益发展,中缅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缅甸汉语教学在众多华侨的共同努力下发展越来越迅速,缅甸各地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近年来有很多国内
近年来气井井下节流工艺技术在低渗透气田的开发中得到推广应用,对于有水气田,随着气田的不断开发,产水气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提前预测气井的携液能力,能够判断井底积液,对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全面阐释,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热门问题之一,学术界也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我国提出了要坚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