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矽肺(Silicosis)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较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纤维化及炎症反应为基本病理改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目前我国最严重的职业卫生问题。矽肺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肺部纤维化一旦发生便不可逆转。二氧化硅是矽肺发生的致病因子,并且遗传因素在矽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接矽尘作业人员体内硅元素水平并与矽肺发生有关联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相结合,初步探讨不同遗传背景矽尘作业人员体内硅元素水平的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矽肺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实验室数据。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某铁矿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896例),其中包括未接尘对照人员56例、矽肺病例112例,其他728例均为接矽尘作业人员,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男性。2研究对象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情况、既往病史、职业病诊断史、工作单位、工作车间、工种(爆破工、挖掘工、钻工等)、接尘工龄、职业防护情况等。3生物样品采集:采集研究对象空腹肘静脉血5ml,取2ml加入EDTA抗凝管用于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剩下3ml加入离心管并离心分离血清用于检测硅元素水平;用15 ml离心管收集尿液;样品于-20℃冰箱内储存备用。4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血清、尿液硅元素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5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2003版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ICP-MS检测样品中硅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8.9~1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3~3.24%。2矽尘作业人员接矽尘后血清、尿液中硅元素水平迅速升高且在5年达到峰值,随着接矽尘年限的延长,血清、尿液中硅元素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3 TGF-β1基因启动子区域-509C/T位点矽肺病例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6%、32.2%、40.2%,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8%、56.2%,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8%、33.9%、22.3%,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7%、39.3%,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308G/A位点矽肺病例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6%、32.2%、40.2%,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9%、58.1%,对照组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5%、27.6%、25.9%,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2%、39.7%,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GA/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频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TGF-β1-509C/T位点TT基因型组接矽尘作业工人血清、尿液硅元素水平明显高于CC/CT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308G/A位点GA/AA基因型组接矽尘作业工人血清、尿液硅元素水平明显高于GG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矽尘作业人员体内硅元素水平可能是矽肺早期诊断的合适生物标志物。2 TGF-β1-509C/T位点及TNF-α-30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矽肺易感性有关联,且TGF-β1-509C/T位点TT基因型及TNF-α-308G/A位点GA/AA基因型为矽肺易感基因型。3矽肺易感基因型TT、GA/AA组接矽尘作业工人血清、尿液硅元素水平明显高于非易感基因型CC/CT、GG组,携带矽肺易感基因型作业工人体内粉尘蓄积量更大,难以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