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随机对比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和间接检眼镜下手术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视网膜脱离分为简单的视网膜脱离和复杂的视网膜脱离两类。大部分不合并有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均属简单型,一般是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用范围。一直以来,眼科医师都是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间接眼底镜下手术有照明强、可视范围大、具有立体感和便于巩膜压陷等优点;但同时也有成像小、倒像、术中单手操作不灵活的缺点。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了一套显微镜直视下完成全部简单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技术。它是直接利用显微镜的光线照明,配合巩膜压陷技术,能容易和清晰地观察从睫状体平坦部到角膜缘后20mm的视网膜。因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和正像,视网膜裂孔和许多细微的变性能清晰地观察到,大大提高了手术观察和操作的精细程度,使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可以在显微层次上进行。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自2001年来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方式,显微镜下操作是否能达到与间接眼底镜下手术相同的效果?这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何?该手术方式具有什么样的优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详尽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和解答。本研究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以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为对照,探讨了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 一、研究目的 与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研究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2004年8月来我院眼底外科就诊的简单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按入选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出连续60只眼并将其随机分配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只眼。试验组: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由同一医师主刀。对照组:间接眼底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由另一位有经验的医师主刀。按术前、术后观察指标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以半年以上的最后一次随访的记录结果为准。将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有关指标纳入统计分析。 三、结果 显微镜组29例30只眼、间接镜组29例30只眼。两组患者在性别、眼别等方面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别。比较两组术前在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隆起高度、黄斑脱离、PVR程度、术前视力、眼压等基线值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视力在显微镜组<0.1的有3只眼(10﹪)、0.1~0.4之间的8只眼(26.7﹪)、>0.5的有19只眼(63.3﹪),其中≥1.0的4只眼;在间接镜组<0.1的有5只眼(13.37﹪)、0.1~0.4之间的11只眼(36.7﹪)、>0.5的有13只眼(50﹪>,其中≥1.0的6只眼。两组患者术后眼压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在手术方式上,显微镜组比间接镜组术中气体填充的眼数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两组术中排视网膜下液和应用环扎的眼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显微镜组中,有6只眼在术中调整硅胶块(向前1只、向后5只),术后全部患者视网膜裂孔都位于巩膜嵴前坡;在间接镜组中,有2只眼在术中调整硅胶块(向前1只、向后1只),术后经调整的2只眼裂孔垫压于嵴前坡而另外5只眼裂孔位于嵴前坡外(3例位于嵴后坡、2例位于嵴旁)。手术平均时间显微镜组为45.43分钟;间接镜组为44分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78>0.05)。术后情况:显微镜组30只眼中28只眼1次手术复位(93.3﹪),再次手术1只眼复位;间接镜组30只眼中一次手术复位26只眼(86.7﹪),再次手术2只眼复位。术后裂孔可见在显微镜组有10﹪、间接镜组是26.7﹪,差异无显著性(P=0.09>0.05)。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延迟吸收:显微镜组为20﹪;间接眼底镜组为56.7﹪,差异有显著性(P=0.004<0.05)。术后变性区仍可见显微镜组有2只眼(10.5﹪);间接检验镜组为10只眼(62.5﹪),有统计学差异(P=0.02<0.05)。手术并发症的分析:在显微镜组术中缝穿巩膜1只眼、术后复诊外斜视1只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间接镜组缝穿巩膜1只眼、视网膜下出血3只眼、黄斑前膜1只眼、斜视1只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在间接镜组3只视网膜下出血术眼中,其中1只眼术后出现黄斑前膜、1只眼手术复位失败。 四、结论 通过与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对照研究可以得出: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可以达到和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排出视网膜下液更充分,术后视网膜下液残留更少;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镜手术在手术成功率、硅压位置的准确率及术后裂孔形态的消失率方面均要高于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但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消除格子样变性显著高于间接检眼镜下外路手术,但与两组手术者的习惯有关,并非前者优于后者。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同样也蕴含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呢?这是现阶段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本文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进而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现如今全世界都兴起了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小学语文教学开始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教育,以期能够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国学教育的渗透对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从国学中体会到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国学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本文分析了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采用新颖有趣的策略教学,注重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地区;阅读能力;学习习惯  要想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同学们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上。譬如课前预习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提问问题的习惯等,良好的能力和习惯不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写作已经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头戏。综观各省市的语文高考内容,微写作已经成为新增加的热点考题之一。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高考发展的动向,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微写作能力,以便适应新的教育理念以及高考改革的具体要求。本文通过对高中微写作进行分析,为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写作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今后写作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提供帮助。  关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素质提高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必须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并且传统的模板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才能够取得多元化的写作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学习兴趣  一、 引言  语文作文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
摘 要: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本文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两个方面切入,针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各领域,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领域也积极引入了信息技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在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言论充分表明了兴趣之于学生学习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也已经充分表明:有没有学习的兴趣是直接制约学生是否集中精神开展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文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这一话题入手,依次详细探讨“情境化带入”“差异化提问”对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旨在探索能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爱上语文
摘 要: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数学已经成为了备战高考当中的一个主要学科,不仅受到了各级学校教师的关注,同样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家长的关注,但在当下的高中数学课堂之上,如果罔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是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显然是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就必须要实行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使高中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乐趣与色彩。  关键词:高中;核心素养;关系;函数  核心素养指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