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初探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于马克思著作中出现的“市民社会”一词理解不一。甚至有人对之做了否定性的理解,认为思想成熟后的马克思根本就不再使用这一词,因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无论任何理论,只要其在文本中出现过,就有了存在的意义。我们探讨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时,也是在尝试着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不一样的解读方法,从另一侧面去理解马克思。特别是在今日中国,对于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股热潮,然而在其中,我们看到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相较于其他市民社会理论的缺位,这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奇怪的。因此,本文的写作就从“市民社会”的词源开始,探讨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含义,在市民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探究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特别是探讨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影响,以及马克思对之的批判继承;最后探讨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建构今日中国市民社会的启示。本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从“市民社会”在不同的语言里面所蕴涵的词义出发,弄清它的各种含义,并结合市民社会的概念和理论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和理论,把市民社会理论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先从当前国内外有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观点出发,介绍了关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几种主要观点。接着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入手,着重探讨了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对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影响和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力图更为全面地去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国内的市民社会发育和发展的基本状况,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引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对实用主义承诺下的自然主义认识论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实用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否与自然主义认识论相符,进而分析实用主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然后,结合实用主义,回顾认
中间阶层是一个热门而又有争议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分层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其中又以新兴中间阶层的出现倍受人们所关注。中间阶层在社会
论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正确分析和评价后现代思潮,在此基础之上,借鉴其有价值部分,以避免我国的现代化走过多的弯路。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两种文化”问题由英国学者斯诺首先提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事关整个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持续发展。本文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大卫·布鲁尔的科学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和能源供给的矛盾异常尖锐,《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核电比重从2%提高到5%。计划未来20年新建30座核电站。国家由过去的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