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正确分析和评价后现代思潮,在此基础之上,借鉴其有价值部分,以避免我国的现代化走过多的弯路。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在引言中,对论文的思路作了简要的说明,同时交待了后现代思潮研究的现状、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之处。指出:尽管后现代思潮批判多于建构、否定多于肯定,但是它有存在的现实基础,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它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与马克思主义有某种契合,因此,后现代思潮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借鉴价值。而目前国内尚缺乏从哲学层面对后现代思潮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的系统研究,这是本文的选题原因。
第一章主要从语义的混乱和矛盾、内涵的界定、基本特征、意义和价值等四个方面对后现代思潮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后现代思潮是一种相对于现代性的转向,是对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预示,它对中国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主要是探讨后现代思潮对西方现代化过程出现的问题的矫正。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是把理性和非理性强调到极至的结果。现代化的过程就是理性发挥根本性作用的过程,然而理性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工具化使其遭到后现代的批驳,后现代以一种非理性的方法解构了现代性中“实体的”理性,否定了理性的霸权和片面的工具性。我们的现代化既要充分发挥理性的制度建构作用,还要发挥非理性因素的引导、激励作用。
现代性的启蒙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但现实中的主体是不平等的,后现代认为现代性的主体是虚构的,是一种权力话语,是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分裂的根本原因。后现代试图以新的个体概念来代替主体概念。我们的现代化追求一种个体主体意识,是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女权运动是女性追求自身权利的运动。传统女权主义用男性的标准来实现自身的权益,因而它只是一种屈从中的抗争。后现代女权主义提出以性别差异为基础,强调对话、互补和共识,对唤醒女性意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女性地位,保护女性权利,而女性的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标志。
进步的历史观是现代性的根基和灵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现实的活动的人为出发点,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然而西方学者却对它提出种种责难,后现代思潮更是以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依据,轻视历史,否认历史的规律性和进步性。这对于简单化的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是一种矫正,但是,完全否定历史规律则是错误的。
第三章探讨后现代思潮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展望。包括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全球化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战略。
西方学者以知识内涵的变化为依据提出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现代的知识观念是真理和理性的化身,强调知识的工具化。而后现代状况下,知识是谈话中的没有主体和客体的知识,知识成为了一种商品。后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化的过程,这为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全球化、现代化和后现代思潮三者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概念是理解西方全球化概念的关键,而后现代思潮强调从全球有机统一的角度看待世界的发展问题。就我国现代化建设而言,全球化对于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可持续发展的产生主要涉及两个主要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公正问题。后现代思潮反对“就问题谈问题”,而是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
第四章分析后现代思潮过激方法论带给我们的警示。
后现代思潮主张多元的视角主义和整体的有机论,以改变传统哲学单一、僵化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开拓人们的视野。
后现代思潮对游戏的使用,是为了避免以传统的方法获得对世界的本质、本源以及真理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类似于现代性的偏见、假定和虚设,有助于消解僵化的形而上学。但是,对游戏的过分强调,使人们丧失了对确定性秩序以及终极价值观念的追求。而我们的现代化是有阶段的、有目标的确定性追求。
相对主义是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时思想中出现的片面性和盲目性。后现代思潮的相对主义是摧毁基础主义的主要方法。但是,“怎么都行”以及它对基础主义的抛弃,容易使其陷入虚无主义的陷阱。后现代反对将一切事物归为同一性之中的总体化方法论,强调事物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元性。实际上,差异性、特殊性、多元性并不排除总体性。当前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强调一种总体性原则的指导。
总的来说,后现代思潮的方法论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警示,也为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和支持。
结束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思潮的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后现代思潮所不具备的阶级立场和理论基石,它更有着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因此,它是后现代思潮不可超越的视界。但是,后现代思潮也给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