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即译意,意义受语境制约,因此必须在语境中开展翻译。语境在表达与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境与表达和翻译的关系。本论文根据翻译语境的三维时空理论,研究翻译语境与翻译表达的关系。同时,将红楼梦中频频出现的风流一词在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版本中的不同表达作为主要剖析入口,从三维语境的视角来探视风流一词所体现出的翻译语境概念。正是因为两位译者身处的时代、国家、文化背景和翻译对象的差异,二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手法也不相同。同化手段的使用使得最终翻译定本适合大众阅读,有利于文化的普及;而异化手段的采取也将红楼梦中中华文化的精粹适当地保存下来,使得东方独有的文化为西方所欣赏。 论文首先对翻译语境的定义、构成因素以及翻译语境的个体差异性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并通过详细的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即翻译语境是译者搬到翻译桌上的两种相关语言和文化互动的总和;翻译语境系统和一般语言使用的语境系统一样,都是由语言语境、言语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构成的多层次结构球体。翻译语境系统涉及原语、译语的语言和文化,甚至涉及译者的语言及其文化。集中对翻译语境进行分类,把翻译语境分成了自然、社会和心理时空。在第二章中,将视角主要转移到“风流”一词的由来以及文学史上的学者和文学理论家对“风流”一词的理解和阐释。并通过详细列举红楼梦中风流一词出现的语境和杨霍具体的翻译定本来进行初步分析。第三章中重点探索翻译语境的自然、社会和心理时空和《红楼梦》中“风流”一词的表达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翻译语境的三维时空理论来分析一些典型表达语段后,笔者得出不同时空会导致“风流”一词的不同表达的结论。最后,正是在三维语境视角下对风流的分析之后,得出了差异性限制译者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这一结论。同时,也正是译者在语境的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他们会采用翻译策略诸如归化和异化,而本文也着重分析了两位翻译家采取归化和异化策略的标准,即二者的文化背景、翻译目的和知识结构水平等。 总之,从翻译语境的三维时空来分析表达和翻译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促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翻译语境对表达产生的影响。从翻译语境的三维时空角度来分析《红楼梦》中“风流”一词的表达为《红楼梦》的英译本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