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卫生服务需求及疾病谱的变化,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尤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卫生资源多头覆盖、结构不合理、短缺和浪费并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据区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过程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规律,由国家和卫生部门运用规划和市场等手段进行卫生资源各要素的空间调度与组合,求得基本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及其结构的均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协调发展。迄今为止测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方法有多种,如:卫生服务需要量法、卫生服务需求量法、服务目标法等,它们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我们正处于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可能用单一的方法确定。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为狭义卫生资源,指卫生硬资源,即: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和大型医用设备等的配置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山东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以及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卫生服务需求、潜在需求、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卫生资源发展变化及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初步建立与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未来5年乃至10年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最终通过对全省卫生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利用效率,构建与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效、经济、公平的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本文依据2000—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卫生统计年鉴》、全国卫生服务总调查数据和国内外关于资源配置的文献,对山东省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卫生服务供给情况、卫生资源配置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测算,综合多种方法建立适合的资源配置标准,按不同的社会经济、卫生资源、资源利用、疾病与健康状况等对行政区域进行分类,对各类区域制订相应的配置标准。采取多重回归、多水平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5年—10年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形成《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草案(2013-2020)》,对山东省卫生机构设置、床位配置、医疗人力配置、疾病预防控制人力配置、卫生监督人力配置、设备配置、卫生经费提出了标准,为山东省各区域到2015年末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2020年末的远期展望,是各区域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依据,也是评价和监督检查区域内卫生发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