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时代,翻译活动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认同。而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就必然带有某种交际目的,达到某种交际活动的功能。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功能翻译理论被德国的两位翻译理论家弗米尔和莱斯提出和创立,基于功能翻译理论而产生的目的论则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为翻译理论界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由于翻译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翻译对象的多元性,本文将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的翻译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人物对话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凸显人物形象性格方面和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方面具有至关紧要的作用。在人物对话中,在结构上既有各类句式,还有各类极具时代性和地域性的词汇或短语出现;在内容上,由于说话者身份不同、情绪不同所导致的对话内容和对话目的也不同。因此,对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话翻译研究就极具代表性。而《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因此选取《聊斋志异》及其哈译本也就更具代表作用。本文选取清代蒲松龄编撰的《聊斋志异》及其哈译本作为语料的主要来源,基于目的论视角,对其中的人物对话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并提出人物对话翻译方面的优化之处。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模块构成。在引言中,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都进行了简要说明。在正文中,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简述了人物对话,目的论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在翻译中所使用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内容。第二章节从宏观层面来对故事中人物对话与故事主旨进行联系,探讨故事的写作目的及其在人物对话中的体现,并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节从微观层面探讨翻译目的在人物对话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式方面的体现,分析翻译目的在这些方面的联系和应用。第四章节从理论层面对人物对话进行研究,依据目的论三大原则进行分类并进行分析。第五章节对《聊斋志异》哈译本中的人物对话翻译进行评析,总结了《聊斋志异》哈译本的翻译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优化之道。在结语中,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同时针对研究对象即人物对话的翻译找出不足,基于目的论视角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优化之道。本文基于目的论视角,通过对《聊斋志异》中人物对话的翻译进行研究和评析,不同于其他研究仅分析理论层面,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了探讨,以突出目的论在文学作品人物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为文学作品的人物对话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人物对话翻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