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内森·英格兰德是当代美国新生代杰出作家,也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英格兰德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创作背景,密切关注着美国当代社会犹太人生活的真实风貌。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移民美国的犹太人的民间记忆和正统犹太人的文化及信仰传统,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犹太社区生活画卷。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美国犹太人在生活中渴望得到认同、渴望得到家人理解的心理,折射出缺失犹太文化传统对于一般犹太人来说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森·英格兰德是当代美国新生代杰出作家,也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英格兰德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为创作背景,密切关注着美国当代社会犹太人生活的真实风貌。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移民美国的犹太人的民间记忆和正统犹太人的文化及信仰传统,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犹太社区生活画卷。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代美国犹太人在生活中渴望得到认同、渴望得到家人理解的心理,折射出缺失犹太文化传统对于一般犹太人来说具有的普遍困境。二十一世纪以来,英格兰德不断创作出新的作品,引起了学界的注意。更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关注他的作品,特别是关注其作品中的犹太形象,并对其作品中的创伤问题进行研究和阐释。学者们往往将关注重点更多地放在英格兰德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及其身份立场问题,本论文拟将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形成英格兰德创作主题的主要原因上,尤其是关注他是如何在“后记忆”下进行写作,并藉此逐步构建自身的犹太身份,以及他在魔幻视域下通过“后记忆”重构现实生活,是怎样展现犹太人在新生活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新状况与新需求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本论文拟探索并阐明的是英格兰德作为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在当代美国生存环境中其“后记忆”对于身份建构的影响和作用。英格兰德这一代人一直生活在大屠杀阴影之下,他对大屠杀的反思、对反犹主义者极端行为的抵抗,以及对世俗世界对待犹太人态度的认知,成为他构建大屠杀事件后犹太身份的一些重要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发掘该关系反映出的“后记忆”一代的美国犹太人对自身身份建构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论文将主要运用玛丽安·赫希(Marianne Hirsch)的“后记忆”理论中关于身份形成的观点,分析第三代美国犹太移民作家“后记忆”身份形成的原因,揭示“后记忆”对英格兰德创作的影响。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没有经历大屠杀事件,对大屠杀没有直接记忆,只能依据前几代犹太同胞所经受的大屠杀创伤和创伤前经历来进行创作。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所采用的叙事视角更占据中介和间接的位置,无法直接叙说大屠杀事件本身,而不得不采用一些叙事策略(如对位策略)来进行调节。因此他们对大屠杀的描写与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作家相比就会间接并隐晦得多。从代系上看,英格兰德属于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他虽也在作品中经常提及大屠杀事件,但由于与大屠杀的时空距离没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犹太作家对历史经历的更为直接的体验,他在处理大屠杀这一题材时,通常采用的手法是进行间接的叙说。这种处理手法也就是他的“后记忆”叙述。本论文运用“后记忆”理论为基础来研究英格兰德表现犹太人生存状况和心理状况有着切实意义。具体说,英格兰德的《为了释放难忍的冲动》《当我们谈论安妮·弗兰克时我们谈论什么》两部短篇小说集和《特情部》《地心晚餐》《祈告网站》三部长篇小说,从人物塑造、叙事方法,以及身份构建过程三个层面生动地表现了大屠杀“后记忆”中美国犹太人的生活现实。本论文从“后记忆”这一角度切入,选取英格兰德关于犹太身份构建问题的主要作品,具体论述他是如何通过大屠杀“后记忆”进行创作的,以及他在创作中自身犹太身份的形成过程。对于没有经历大屠杀的幸存者后代而言,“后记忆”成为他们的直接经验,与他们的心理情感密切相关,并在他们对大屠杀的记忆以及现实生活之前的关联起着调节作用。基于不同的“后记忆”经验,幸存者后代们生活的状态千差万别,因此也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人物构型。本论文基于英格兰德主要创作主题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将犹太人物大致分为受害者、复仇者、建设者和和解者,并通过分析英格兰德创作中的不同主题,来研究不同的叙事策略是如何为相应主题服务的。通过上述讨论,本论文认为,内森·英格兰德作为第三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态度及立场有以下三点:(一)不执着于犹太性是否会在同化中被淡化的问题;(二)对于他者看待自身犹太身份的态度的变化,不再担心他者在知道自己犹太身份后对自己有何种不利影响,不去对自己的犹太身份有所遮掩,反而希望他者知道自己的民族属性,通过回归犹太信仰的方式,彰显出自己的不同。与此同时,也积极与美国主流文化相互调和、包容共存;(三)对犹太大屠杀事件的关注程度很高。作品不避讳谈及大屠杀事件和其历史影响,反而通过描写美国犹太人的现实生活,探讨新时代新美国犹太人对于大屠杀事件的思考。英格兰德密切关注大屠杀事件及其历史影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少犹太幸存者及其后代将大屠杀事件作为重要的身份构建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石,英格兰德对这一做法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对于犹太身份和犹太团体在当代如何葆有其特殊民族属性的看法与思考。对于如何化解大屠杀产生的负效应如创伤式暴力和与自己和解,成为了英格兰德作品中主要探讨的内容。本论文认为,研究英格兰德的作品对认识生活在多元化新时代下依据“后记忆”进行创作的美国犹太作家在犹太身份、大屠杀主题以及复仇等主题上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边缘计算的发展,面向服务的计算(Service Oriented Computing,SOC)也面临新的挑战。云计算诞生以来,将计算、控制和存储转移到云中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而云中的资源皆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近年来,移动传感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用户客户端设备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出现了更多的新概念,比如移动边缘计算、移动云计算、雾计算和微云等。所以在日益复杂的云计算和移动边
高精度高稳定的时间基准在现代通信、导航定位、航空航天、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很强的牵引作用。基于原子钟、光钟等建立的时间基准更是强国竞争的热点,体现的是科学技术应用的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原子钟、光钟等是一类频率稳定的定时装置,也是极其精密的复杂仪器,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多约束。在导航通信等移动便携式应
开发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涉及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设计和制备高效、廉价且环境友好的催化剂。近年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电力驱动电催化氮还原反应(NRR)得到了广泛研究,但受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至今无法取代传统高能耗的哈伯-博施过程。析氧反应(OER)可以为氮还原过程提供质子源来氢化氮气,但目前性能最好的析氧反应催化剂Ir O2/Ru O2成本高、稳定性差。
身份与话语两者彼此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身份影响话语,交际者会基于一定的身份类别来说话,可以根据交际者的身份来推测他的话语;另一方面,话语反映身份,交际者的话语中表达了要建构的身份,可以根据话语来进行身份建构研究。本文的研究采纳上述第二方面的观点,力求通过对具体语料的分析,阐释外交话语中语用身份建构的类型、话语标记及策略。现今,话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受到学界的较大关注,
生物体内的活性硫和活性氧等小分子在维持机体氧化还原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含量波动与许多生理健康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实现对它们的实时检测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荧光探针技术能够以非入侵的形式对生物体中的目标生物活性分子进行原位、实时、动态光学成像,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更好地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作用机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中反应型荧光探针能够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的有
跨膜蛋白CD44广泛表达于多种细胞,其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在淋巴细胞归巢、干细胞分化、炎症级联反应、肿瘤转移等生理或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D44-选择素相互作用是经典炎症级联反应中介导细胞粘附的重要分子体系,但是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尤其是CD44与三种不同选择素相互作用差异,还尚不清晰,包括分子层次的反应动力学与微观结构层次的相互作用位点特征。另外,CD44与另一重要配体透明质酸(Hyaluroni
光催化制太阳能燃料,即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驱动水分解或二氧化碳(CO2)还原,制备氢气(H2)、一氧化碳(CO)等可存储的化学燃料。光催化制太阳能燃料过程涉及光吸收、载流子传输、表面反应等关键步骤,且不同种类太阳能燃料的制备路径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光吸收材料与助催化剂材料乃至界面材料之间高效协同工作。胶体纳米晶具有活性位点丰富、组分和尺寸易调以及溶液加工性等优点,在太阳能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隐喻和转喻研究从修辞学的视角更多地转向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这种认知转向使得关于隐喻和转喻的研究迅速成为学界的热点,也使得隐喻与转喻和翻译仅限于修辞的关联扩展到了涵盖翻译过程在内的诸多方面。由于传统的隐喻和转喻修辞观,过去对隐喻和转喻的翻译研究仅局限在词句层面,过度纠结于隐、转喻翻译的形式和语义,而鲜少关注到译者翻译策略的抉择。认知科学介入以后,隐喻和转喻的涉
汉语和泰语都大量存有可以表达说话者主观判断或评价的情态副词,这些副词中很多意思相近,给汉语学习者造成了很多困扰。此外,汉泰对译时,汉语中的情态副词存在被翻译成多对一或一对多的现象,学习这些副词对于泰国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本文拟采取单向对比方式,将汉语的情态副词与泰语中的情态副词或其它对应词进行对比,结合相关理论方法,判断泰国学习者在习得汉语情态副词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本文首先结合相关研究,确立情态副
“官方语言选择”目前仍然是一些“多语种社会”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非洲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是典型的多语种社会的例子。自独立以来,这些国家在语言政策上便面临着很多问题。除了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外来语,这些国家还充斥着本来已有的“无数”本土语言。为了应对这个语言情况,多语种国家政府一般通过施行一些措施,比如依靠翻译,来确保每个公民能够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语言权利。作为一个典型的多语种国家,喀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