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多次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城子村,深入细致地调查城子小学的教育教学状况,发现城子小学在迎来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更加专业化等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与村落生活不断疏离的问题。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整体观出发,在傣族村落生活的场景中考察城子小学,认为学校教育与村落生活的疏离是城子小学教师职业成就感低、傣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质量普遍较差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傣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普遍情况。因此,本文从城子小学这一案例出发,对傣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全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绪论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对傣族社会文化、傣族教育和村校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述评,阐明“民族教育”和“村落”的内涵,并说明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介绍西双版纳城子村的文化生态环境。城子村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保持着传统的傣族生活习俗和观念;同时,由于橡胶经济和紧邻的热带植物园旅游业的发展,城子村的经济生活水平迅速提升,村落生活的变迁明显。传统文化与现代变迁同时深刻地影响着城子村民的日常生活。第二章介绍城子小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情况、教师队伍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城子小学在办学规模、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学校发展也面临突出的问题,例如,教师职业成就感低、存在工作焦虑感,傣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业质量普遍较差等。第三章分析城子村民眼中的教育。寺庙教育、节日礼俗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影响着村民的生活。村民在生活经验中形成了对城子小学的认识和态度,他们对孩子的学业成就和学校的期望普遍不高。第四章梳理城子小学发展中的困境。主要的问题是学校与城子村的文化疏离、教育质量不高、教师职业成就感低等。第五章,从城子小学的案例出发,提出傣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思路与途径。主要建议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多元文化课程的构建、加强寄宿制管理和重视村校联系互动。论文强调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发展应以村校和谐共生为目标和路径。论文主张在惯常的家、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少数民族村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从学校教育的自身建设出发,主动引发学校与村落的和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