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借助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的上市企业以及40多家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数据,运用累积分布曲线、比较分析、编码分析、自动检索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第三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了制造业服务化的特征、绩效及对策。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企业的竞争优势理论、蜕变理论和多元化理论能够作为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解释了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动机与选择模式,但是不同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辨析。(2)总体来看,中国、日本服务业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优于制造业企业;美国、欧盟服务业企业与制造业企业的资产收益率接近;中国服务业企业的人均利润略超过制造业企业;日本、美国和欧盟服务业企业人均利润并不比制造业企业高。按照分经济部门来看,在消费者非必需品,消费者常用品以及信息技术部门,服务业企业的绩效优于制造业企业。原因是这些部门的制造行业的技术及知识密集程度普遍不高。(3)大型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22.4%,服务收入比重呈上升趋势。大型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务利润率比制造业务平均高出6.3个百分点,这一差距呈扩大趋势。(4)制造业企业主要开展的8项服务包括:售后技术服务、咨询培训服务、销售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租赁服务、软件服务以及整体解决方案。论文还分析了不同制造行业的服务化特征。(5)本文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制造业企业服务化的绩效。中国企业的服务化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二次曲线关系;美国企业则主要存在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而不是倒U型关系。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进行分组后发现,规模较大企业的服务化与经营绩效之间主要存在显著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较小规模企业中,中国企业服务化与经营绩效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关系,但美国企业的回归系数在统计上均不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较大规模企业服务化的经营绩效优于较小规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