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率与人均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随之而来。另外,政策倾向性、户籍管理制度等因素,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和基本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由此我国人口呈现出农村居民大量涌入城市,城乡迁移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的景象。本文研究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运用我国家庭收入(CHIP)2002年、2007年、2013年数据,根据户籍获得方式和形式不同将数据划分为五类:农村居民、城镇居民、永久移民(第三类移民)、第一类移民和第二类移民;综合分析所有样本指标,得出三类移民内部存在异质性,永久移民在多种指标上与第一、二类移民不同;永久移民与城镇居民在多种指标上较为相似,第一类和第二类移民更为相似的结果。并进一步分析永久移民的迁移因素。本文通过python编程,结合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和贝叶斯法则建立反事实收入模型,分别绘制男性、女性和样本总体的永久移民反事实收入、永久移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三种核密度估计分布,对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分析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农村技能价格低于城市技能价格。永久移民回到农村工作,依照当地的技能价格获得相应收入,其收入相对于永久移民在城市工作的收入会减少。其次,永久移民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种影响在2007年最大,其次是2002年和2013年,整体呈先上升后缩小的趋势。即永久移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在近年来呈减小趋势。最后,研究发现男性永久移民和女性永久移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差异,男性永久移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作用相比女性更加显著,差异在2007年最大,其次是2002年,最后是2013年,这种影响差异正逐渐缩小,总体呈先上升后缩小的趋势。永久移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会减少农村地区受过较高教育且收入处于中上游水平的人口数量,从而引起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进一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农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也会随之减小,同时也会相应提高我国人均GDP,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且随着我国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及性别歧视的削弱,男性、女性在收入核密度之差上的差距逐渐减小,这对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本水平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