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迅速扩大,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由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型的金融危机而实行的适度宽松政策调整到了稳健,然而回归常态化的货币政策效果却低于预期,这与同时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异动分不开,规模庞大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定性定量地分析国际资本的流动对我国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文章借鉴实际经验及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变化预期、实体资产价值、证券市场收益及中国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文章通过货币供给模型进行定性分析发现,无论国际资本流入或是流出都将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影响,进一步利用改进的蒙代尔-弗莱明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资本流动削弱货币政策效果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文章借助VAR模型分析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内,但依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随着我国汇率升值预期的回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与股市的不振,我国国际资本流入明显放缓,再加上意愿结售汇的实施,我国面对的国际资本流动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为了填补外汇占款被动发放货币的主要货币供给渠道的空白,我国采取了逆回购的更具灵活性的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以降低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带来的影响。虽然外汇占款绝对数的减少降低了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影响路径的消失,国际资本异动依然威胁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此,我国可以考虑从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规范外资对我国房市及股市的准入,同时加强资本流动的监控和管理这三个方面着手,以减少资本流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达到更好的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