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X县为例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到来,我国在2016年提出了健康扶贫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健康不仅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标志。如果没有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就会很难实现,国家富强也会受到阻碍,因此,健康是人乃至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健康扶贫作为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一部分,在国家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施健康扶贫,攻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项难题,对河北省 X 县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在健康扶贫执行过程中,必须将“健康”因素作为必要条件,只有将健康因素融入到扶贫的各项举措当中,政策才能有效落实,因病致贫的人口才能日益减少。其次,健康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满意度也至关重要。在开展健康扶贫的过程中,只有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才能让贫困现象越来越少,人们对扶贫政策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最后,严格把控健康扶贫中的每一项举措,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的软硬件建设。比如,改造贫困地区的生活环境和贫困人口的健康意识、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和硬件设备。
  本文主要研究河北省 X 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了解 X 县当前的贫困现状及健康扶贫实施中的困境。调查发现 X县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存在健康问题且不具备健康意识,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低、硬件设备落后,居民生存环境堪忧。另外,走访中了解到当地的医疗保障水平不能完全满足贫困人口的需求,健康扶贫的各项举措还有待完善。结合 X 县贫困现状和健康扶贫的现实困境,本文从健康理念、扶贫内容、扶贫实施、扶贫监管等方面探索出解决困境的对策,旨在推进我国健康扶贫的有效实施,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步伐。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新型农村社区是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实现土地集约化经营和资源共享,而在农村营造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自2009年大力推广至今,新型农村社区在整合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新型农村社区模式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失衡,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低下、结构失衡
在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一系列的养老问题随之而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的发展,怎样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现象更为明显,如何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有限的社会养老服务资源,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构建一个适合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的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兜底作用。河南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6年开始实施,标准不断提高,截止2018年6月底,全国平均城市低保标准为563元/人/月,较上年同期增长了7.5%,共保障了1224万城市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1]。城市低保虽然保障了这些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但并不能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自身的发展。调查发现,拥有完全或部分劳动能力的低保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家庭结构逐渐的转变,从而衍生出一个特殊群体——“空巢老人”。而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现实冲击,仅依靠子女养老的方式已不再适合现今社会的发展。如何满足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选择何种养老模式来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进步,有利于社区建设的进步和完善,有助
学位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家庭照护者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社区的养老功能尤其是照护功能未开发完善的情况下,机构照护作为多元化照护供给体系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十二五”期间,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建立与发展起来,但由于我国长期照护体系尚未完善,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在失能老人的照护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以河南省B县的5家农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