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一种理想、实用的慢性脊髓压迫模型,为探索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2.通过TUNEL法检测慢性受压脊髓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细胞凋亡在慢性脊髓损伤中的意义。3.通过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受压脊髓组织中TNF-R1和Cyto-c的表达情况,探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中细胞凋亡的机制。为临床采取生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0只(250±20g,8-12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脊髓压迫组(n=30)、对照组(n=10)。压迫组分为3周,6周和9周组,每组10只动物。2.压迫组动物于胸9行后路椎板切除,在T8-T10间植入自行设计的脊髓压迫装置。每隔7天将螺钉拧入1周(0.5mmm),直至3周.螺钉通过一钢垫片对脊髓施压,行胸椎侧位X线片检查,评估装置的位置和胸椎管狭窄程度。于3,6,9周后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对照组的动物只作后路椎板切除,于第9周行后肢运动功能的BBB评分。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脊髓损伤的动物除外。3.BBB评分后取脊髓标本,每组10只,其中8只动物标本制作石蜡切片行HE染色观察受压组织的病理变化。2只动物脊髓标本在-20℃冰箱冷冻5min后切片,行TTC染色观察脊髓的缺血情况。压迫组和对照组脊髓石蜡切片,用TUNEL法检测脊髓中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NF-R1和Cyto-c在脊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X线片示压迫装置位置良好,脊髓受压确切。脊髓功能受损存在一定的隐匿性,与对照组相比,3周压迫组动物BBB评分无明显降低(p=0.193),6、9周压迫组动物BBB评分持续下降,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2.TTC显示,受压部位脊髓周边部出现片状苍白区,且后柱比较显著。HE染色示压迫组脊髓灰质中出现神经元丢失、白质脱髓鞘改变,病变随受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3.压迫组脊髓灰质和白质中均可见TUNEL阳性细胞。灰质和白质中TUNEL阳性细胞数3周开始增加,6周达到高峰,9周时较前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压迫组较对照组脊髓中的TNF-R1和Cyto-c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受压脊髓灰质和白质中TNF-R1阳性细胞数6周达到高峰,9周显著减少,而Cyto-c阳性细胞数6周达到高峰,9周时无明显降低。结论:1.此装置较好地模拟了慢性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特征,设计具有取材方便,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优点,此模型是慢性脊髓压迫的较理想、实用的模型。2.细胞凋亡在慢性脊髓压迫损伤神经细胞丢失中起重要作用,可能贯穿整个脊髓损伤过程。3.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中TNF-R1介导的受体途径和Cyto-c介导的线粒体途径共同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凋亡。Cyto-c的高表达持续时间较长,推测Cyto-c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在晚期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