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语》是先秦时期一部以记言为主的国别体史书,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两汉、魏晋的学者大多认为其作者与《左传》的作者同为左丘明,且二书在内容上相表里,故而将之视为“春秋外传”,处于准经典的地位。唐刘知几也视之为“六经之流,三传之亚”。但自晋傅玄和隋刘炫相继提出《国语》的作者不是左丘明以来,学者们就把对《国语》研究的主要视点放到了作者及成书年代等问题上,他们对所得的结论都缺少足够的论证。总的说来,研究的问题比较集中,研究的领域较为狭窄。清代以来,学者的研究领域逐渐拓宽,除了继续探讨《国语》作者和成书年代等问题外,在《国语》韦昭注的补注校勘、旧注辑佚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国语》的性质、版本、校注、思想等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零散而无系统的。我们认为,对《国语》这样一部重要的史著来说是不够的。《国语》的重要价值不容忽视,对其进行专门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梳理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国语》研究不成系统的现状,运用传统考据的方法和历史文献学的方法,兼用与相关文献比较的方法对《国语》展开针对性的研究,并试图在一些问题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即导言、正文和结语。导言部分。首先阐述《国语》研究具有学术的和现实的意义,其次回顾《国语》研究的历史,介绍研究的现状,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介绍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正文部分共六章。第一章对《国语》编撰者、成书年代及其性质进行再研究,明确我们的研究态度,确立研究的前提。重点论述《国语》的性质是“语”类的国别体史书,“语”和“史”是不矛盾的。此外,前人认为《国语》“春秋外传”和准经典的地位是符合实际的,不能说是过分的褒扬。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来探讨《国语》的史料来源和版本。重点在于对《国语》韦解的特点和价值进行详细的研究。韦解继承汉代注书的传统,成一家之名学,注释浅近,便于初学者学习。广征博引,开集解之先河。其价值在于沟通了《国语》与经传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国语》的史学地位。第四章重点阐述《国语》的史学价值。我们将《国语》涉及的史料按照上古传说、夏商、西周、春秋四个部分进行分别的评价,突出其史料的真实可信。在与《左传》史料对比的研究中,主要通过二书记载相同或小有差异来说明它们的互证和互补的关系。在史学史上,《国语》堪称是“语”和“史”完美结合的典范,其首开史著的国别体例,意义深远。《国语》是私人修史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章主要探讨《国语》的礼治思想、民本思想、天命观和四夷观等。第六章主要通过与《管子》、《史记》、《越绝书》和《吴越春秋》的对比看《国语》对这些史书的影响,再次突出其史料的可信度。结语部分主要总结全文,突出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