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色熔解曲线分析用于BCR-ABL1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突变检测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CR-ABL1融合基因为白血病患者常见的基因异常标志,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中占95%,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中占20%-25%,儿童ALL患者中占5%,在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iod leukemia,AML)患者中占1%。含有BCR-ABL1融合基因的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然而,伴随着靶向药物的大量使用,很多患者逐渐出现了耐药现象。研究表明,患者在BCR-ABL1激酶结构域上的突变,临床上表现出对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或不耐受。因此,针对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Sanger测序是目前检测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金标准,然而其选择性只能达到15%-25%,容易造成漏检。因此,探索一种快速、准确、且具有较高选择性的突变检测技术对患者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CML的特征、存在异常、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并阐述了治疗过程中突变检测的意义;同时介绍了目前针对突变检测常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及其优势与不足,并对本研究所采用的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技术(MMCA)的原理进行介绍,最后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是材料与方法部分。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和临床标本的来源进行介绍,同时阐述了本课题的设计方案。设计完引物和探针后,对分子信标探针进行靶序列考察,并完成了体系单重与多重的建立、PCR反应各组分与条件优化、体系灵敏度和选择性等性能考察。最后,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测来验证体系检测的适用性。第三章内容为结果与分析部分。通过设计与优化,我们建立了MMCA体系。该体系包括A、B两管检测体系,其中A管体系检测14种突变类型,B管体系检测11种突变类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MCA体系在未预扩增的情况下,灵敏度在10-100拷贝/反应的范围内,选择性在5%-20%之间。对59份含有BCR-ABL1融合基因的白血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MMCA体系总共检测出3份阳性标本,体系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均一致,表明体系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性和特异性。第四章为讨论部分。以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为平台建立的MMCA体系是临床检测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本论文探索分子信标探针与媒介探针同时应用于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检测,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23种常见突变的MMCA体系。本体系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高、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BCR-ABL1融合基因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检测,可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用药指导,实现精准治疗的目的。
其他文献
利用PCR方法,从专一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中克隆了脱硫基因启动子系列缩短的片段,连接至启动子探测型表达载体pPR9Tr,电转原始菌R-8,并测定重组菌R-8-
采用HPLC-MSMS内标检测法,对比分析了玻璃砂芯过滤器T-50、不锈钢筛网过滤器M-50、Whatman1950—017、陶瓷布氏漏斗预处理之后的水样检测结果。结果表明,Whatman1950—017和布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逐步升温,作为基础产业的物联网也进入了快速推进的阶段,并不断与工业、农业、交通、医疗等传统产业相结合,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应用.但是,我们也要清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制备了三亚甲基碳酸酯(TMC)与己内酯(CL)的共聚物P(TMCco-CL),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P(TMC—COCL)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网络舆情生态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舆情生态的整体发展过程直接或间接体现了社会舆情,以互联网为主要的孵化基础,通过多元化的传播生态,使网络舆情传播更为广泛。通过网络舆情这面现实社会的镜子,汇集网络及社会中的各种文化及利益需求,充分反映文化倾向与文化需求,以此间接放大社会舆论,最终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
为进一步明确果实套袋对翠冠梨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测定了套袋与不套袋梨树外围新梢和内膛短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光响应曲线(Pn-PFD)和C02响应曲线(Pn-Ci)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