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CR-ABL1融合基因为白血病患者常见的基因异常标志,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中占95%,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中占20%-25%,儿童ALL患者中占5%,在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iod leukemia,AML)患者中占1%。含有BCR-ABL1融合基因的白血病患者预后不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大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然而,伴随着靶向药物的大量使用,很多患者逐渐出现了耐药现象。研究表明,患者在BCR-ABL1激酶结构域上的突变,临床上表现出对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或不耐受。因此,针对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Sanger测序是目前检测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金标准,然而其选择性只能达到15%-25%,容易造成漏检。因此,探索一种快速、准确、且具有较高选择性的突变检测技术对患者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主要介绍了CML的特征、存在异常、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并阐述了治疗过程中突变检测的意义;同时介绍了目前针对突变检测常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及其优势与不足,并对本研究所采用的多色探针熔解曲线技术(MMCA)的原理进行介绍,最后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二章是材料与方法部分。对研究过程中使用的质粒和临床标本的来源进行介绍,同时阐述了本课题的设计方案。设计完引物和探针后,对分子信标探针进行靶序列考察,并完成了体系单重与多重的建立、PCR反应各组分与条件优化、体系灵敏度和选择性等性能考察。最后,通过对临床标本的检测来验证体系检测的适用性。第三章内容为结果与分析部分。通过设计与优化,我们建立了MMCA体系。该体系包括A、B两管检测体系,其中A管体系检测14种突变类型,B管体系检测11种突变类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MCA体系在未预扩增的情况下,灵敏度在10-100拷贝/反应的范围内,选择性在5%-20%之间。对59份含有BCR-ABL1融合基因的白血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MMCA体系总共检测出3份阳性标本,体系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均一致,表明体系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性和特异性。第四章为讨论部分。以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为平台建立的MMCA体系是临床检测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本论文探索分子信标探针与媒介探针同时应用于BCR-ABL1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检测,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23种常见突变的MMCA体系。本体系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高、通量高、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BCR-ABL1融合基因激酶结构域突变的检测,可对患者的治疗进行用药指导,实现精准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