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觐制度是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重要手段之一,清朝通过这一制度笼络边疆少数民族上层,达到不设边防的目的。由于喀尔喀蒙古地处北疆,西与准噶尔接界,南至漠南蒙古界,北至俄罗斯界。在清朝边疆的统治和治理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因此清政府本着“恩威并施”和“厚往薄来”的方针,制定了喀尔喀蒙古王公的朝觐制度。这一制度对怀柔喀尔喀蒙古王公,巩固北部边疆,稳定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依据《理藩院则例》、《大清会典事例》等文献资料对该问题展开研究,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一)中国古代朝觐制度的历史渊源及清代蒙古王公朝觐制度的概况。西周时期,周王室规定诸侯定期晋见周天子的朝觐制度。清代蒙古王公的朝觐制度是对其继承和发展,并形成了年班、围班等新的具体规定。
(二)清朝与喀尔喀蒙古关系的历史回顾及喀尔喀朝觐制度的确立。喀尔喀各汗向清帝所献“九白之贡”开始了喀尔喀蒙古对清朝的朝觐关系。1691年“多伦会盟”后,漠北喀尔喀蒙古正式纳入清政权统治之下,则标志着朝觐制度的确立。
(三)喀尔喀蒙古王公朝觐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班次、期限、人数规定、贡物、贡道、接待、廪饩、筵宴、赏赐、仪制及有关处罚规定等。
(四)关于围班制度及宗教领袖哲卜尊丹巴朝觐的特殊规定。未出痘的蒙古王公贵族,通过参加围班来觐见清帝。清政府对宗教领袖哲卜尊丹巴一世、二世的朝觐,规定了诸多优渥的待遇和厚赏。
(五)喀尔喀蒙古的朝觐与漠南蒙古的不同及原因。喀尔喀与漠南蒙古的不同,表现在分班、人数、贡物及接待礼节等多方面。造成的原因既有道路远近、地方物产,也有“因俗而治”的因素。
(六)喀尔喀蒙古王公朝觐制度的评价。首先加强了清代北部边疆的稳定和统治,同时促进了喀尔喀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其次加重了旗内属民的负担和经济困难,导致旗政更加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