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筠是南朝梁时著名的文学家,其“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的家学传统,对他的诗文创作带来很大的影响,王筠的文学创作颇丰,史书记载其“一官一集……凡一百卷,行于世”。本文依据现存资料,对王筠做了初步了解。论文分四章,分别是王筠的家族、王筠诗歌的文献研究、王筠诗歌的题材研究、王筠诗歌的艺术研究。其中,第一章包括三部分,一是王筠儒学墨香的家学家风、二是王筠家族的宗教信仰、三是在王筠年谱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王筠的仕历和交游状况,这对研究王筠的诗歌题材类型有一定的帮助。第二章分别对王筠作品创作情况和历代载录流传情况加以整理,有助于对王筠做全面准确的研究。第三章具体分析了王筠诗歌的题材类型。依据现存资料,王筠诗歌现存近四十首,依题材分为四类,分别包括赠答、游览、恋情、咏物四类。第四章主要分析了王筠诗歌的艺术特点。他的文学作品大多为五言诗,风格清新明丽、自然可爱、温婉明媚,语言优美、含蓄蕴藉,意境纯亮清澹,特别是描写景物,生动传神,又能融入主观情致。王筠诗歌的特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的“丽则”美;二是王筠在创作中对抒情方法的自觉继承与亲身实践。“丽则”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词汇色彩的选择,对审美意象的选择。具体说就是诗人在创作中选择色彩较明快的词汇、清新的意象描绘出雅致的场景;二是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为求诗歌简洁凝炼又能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经过千锤百炼后选择恰当贴切的语汇,尽管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是如此的澎湃起伏但都是有节制的,感性的情感没有超越理性的界限。景与情是中国文学中一组互有关系的重要审美概念,王筠在诗歌创作中继承并运用了三种情景的表现模式即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无论是哪一种抒情方式的应用,王筠都能将主客体在审美过程中的合二为一,使诗歌委婉曲折、含蓄不尽,让读者解读诗歌中暗含的韵味。诗人的创作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诗歌创作艺术手法的前进。《王氏家谱》以及《王筠诗歌校注》是论文的前期工作,也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分别作为附录,置于正文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