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1的德意志帝国,它不仅是普鲁士进行三次王朝战争的结果,而且正好建立在德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出现突破的时代。社会变迁使得德意志帝国包括人口在内的社会体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 一系列的重大变化。本文所研究的是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问题的一个侧面-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德国的农村劳动力随着经济结构转移,交通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流动性不断增强。同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德意志帝国社会的重组和迁移,共同推动者德意志帝国的农村和城市向现代工业社会迈进。本文主要考察1871-1914年期间德意志帝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背景、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由于德国农业革命的完成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在农村社会产生的巨大推力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拉力作用下发生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这一时期的农村劳动力在发生地理空间的改变同时,也发生了职业、社会地位等社会空间的改变。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鲜明的特点: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因为工业城市不平衡的性别需求结构。其次,单身人口比完整家庭的转移更加普遍。最后,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短距离为主。按照区域方位的划分,19世纪早期,西部德国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东部地区,随着大部分耕作地的持续增长,当地的劳动力被农业耕作吸收。从1860年开始,工业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可以在这些地方找到工作,同时东部农业生产的进步释放大量的劳动力。西部工业地区吸收来自东部和南部的农村劳动力,导致整个德国的流动人口比例剧烈上升。1910年德国基本完成城市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开始缓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常过程,1914年战争爆发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完成。德意志帝国时期劳动力转移现象是德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和城市转移过程中的高潮,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方式和流向呈分散型,没有出现过分集中大城市的局面。这一切对德国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城市化进程中各个地区经济相对均衡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痕迹至今依稀可见,给今日德国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