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自此人民币进入持续升值通道。与此同时,从2007年起,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凸显,粮价、房价、股价快速上涨,人民币对内购买力明显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攀升。一国货币的价值存在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汇率和物价水平是货币对外、对内价值的表现形式。按照传统的国际金融学理论,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对内价值应该保持一致。然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在人民币不断小幅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指数也呈现上涨趋势,形成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的价值背离,由于这一现象与购买力平价理论相矛盾,学界称之为“人民币汇率悖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货币现象,该现象是我国经济内部失衡与外部失衡并存的重要表现,其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引起金融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以及理论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现实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从理论上探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和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其次,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人民币汇率价格传导机制的特殊性,探源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的形成机制,并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构建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模型,为后文实证分析奠定基础。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人民币“外升内贬”形成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导过程为:汇率变动对外汇占款产生影响,进而外汇占款的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最终引发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对内贬值,即特殊的汇率价格传导机制导致出现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最后,指出人民币的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是经济内外失衡的综合表现,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