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角下中国农村财政扶贫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从有了人以后,人类社会就一直与贫困做斗争。特别是随着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社会对弱势群体正给予更多关注。当前我国正以恢弘气魄开展脱贫攻坚战,目标是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显然,消除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以后,对贫困的治理并不会结束,避免返贫是下一阶段的艰巨任务,治理相对贫困将是我国一项长期性的重要工程,这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公平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事实上贫困不同于饥饿,它本来就是一个相对而生的概念。沿着贫困成因理论、贫困治理理论两条理论线索进行分析,就业成为一个应当关注的焦点。基于对各派贫困成因理论的分析发现,贫困成因有许多,然而它们都通过就业发挥着作用,就业是贫困成因的汇聚地和总枢纽。通过对主要贫困治理理论观点间争论的分析可见,单纯依靠经济增长无法缩小收入差距,而政府对收入分配结果的强制纠正会影响效率,且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在传统贫困治理理论框架下,公平与效率似乎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而公平与效率又是财政扶贫在理论和实践中必然经常遇到、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在目前贫困治理理论基础上探求解决公平与效率难题、提高财政扶贫效率和效果的另外路径。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斯定理提出,在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的初始安排不影响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因此,如果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沿着科斯定理进一步推论,把福利经济学派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由收入分配结果环节提前到收入分配起始环节即就业环节,关注处于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的人,改善贫困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与机会,改善其进入生产过程的初始资源配置,进而通过社会自发的分配机制使其得到符合而非背离效率原则的收入提升,则找到了同时促进公平与效率的财政扶贫方式。一方面在理论上为从长期、根本上有效治理贫困探索了一条思路,避免财政扶贫通常具有的短期性、非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财政扶贫实践遇到复杂取舍时,为实践决策提供基本理论遵循和方向指引。本文关注从成因上、根本上治理贫困,关注人本身的发展和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因此以就业作为研究视角。此外,在实践中我国的扶贫政策针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以贫困人口与贫困地区为主要目标,而我国90%以上的贫困人口在农村,本文据此界定研究范围,聚焦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贫困问题。本文以就业为视角探求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高财政扶贫成效的途径。归纳提出财政—就业—贫困传导机制;以此考察我国农村贫困和财政扶贫问题;构建计量模型测算分析数量经济关系,论证财政资金通过对就业的影响进而产生的减贫效应;最后,围绕改善就业提出相关财政扶贫措施建议。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方法与逻辑结构、可能的创新与不足;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讨论界定,尝试提出财政扶贫的较完整定义。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归纳国内外学者关于减贫反贫、财政扶贫、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分析。第三章为理论分析框架,在对财政扶贫的必要性、基于就业角度研究财政扶贫的缘由与依据进行讨论之后,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凯恩斯主义、劳动就业理论等相关经济理论,分析提出财政—就业—贫困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四章为历史和现状描述,对我国农村财政扶贫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取得的成绩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归纳。第五章为问题成因分析,从财政—就业—贫困传导机制角度,分析现实中阻碍我国农村贫困问题解决、妨碍财政扶贫效果的因素,为财政有的放矢治理这些问题、提升财政扶贫成效做准备。第六章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和VAR模型,应用专业计算机软件EVIEWS7.0和STATA工具,重点研究了财政投入、就业状况、贫困(减贫)的数量关系。第七章为国外财政促进就业治理贫困经验考察,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进行梳理借鉴。第八章政策启示与建议是未来我国农村财政扶贫的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提出以促进就业为基点开展财政扶贫的思路与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沿着贫困成因和贫困治理两条理论线索进行分析,就业是贫困成因的枢纽,可以成为我们研究贫困和财政扶贫的一个视角;就业处于收入分配的起始环节,关注就业是解决财政扶贫必然遇到的公平与效率难题的重要途径。(2)财政—就业—贫困传导机制。财政影响就业,就业影响贫困。财政的公共产品、财政政策、财政体制对就业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业状况进而传导为贫困状况变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素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培训、医疗等公共产品投入形成的产出,公共产品的数量、种类结构、地区配置结构极大地影响着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质量。一个经济体的就业吸纳能力高低,与其产业结构、财政政策密不可分,财政政策影响着就业容量。财政体制一方面决定着横向纵向财力的配置格局,决定了各方提供公共产品、实施财政政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是其优化配置的前提,一些财政体制、财政管理制度安排会影响到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这些就业数量、就业质量、资源配置状况与配置环境,进而传导为贫困状况的变化。(3)基于财政扶贫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可见,我国财政扶贫在“政策—实践”交互影响的探索中前进,目前已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避免返贫、治理相对贫困、提高效率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4)基于财政—就业—贫困传导机制框架分析问题成因,我们发现,农村就业数量不足、就业质量不高、就业环境不利,妨碍了农村脱贫,影响了扶贫效果。诚然,这些就业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些因素的形成与财政不存在直接联系,有些因素的形成则与财政资源配置、财政政策导向等具有密切的关系。然而不论成因如何,根据财政—就业—贫困传导机制,财政都可以发挥治理功能。(5)实证分析表明,财政通过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效减轻贫困。并进一步证明均衡公共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均等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改善农村就业质量、减轻农村贫困的效应,启示财政应当关注弱势群体,改善资源的初始配置状态。(6)政策含义与建议。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当重视财政就业扶贫的作用。财政增加教育投入等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公共产品供应、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增强城市化就业吸纳力、实施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收优惠与补贴政策扶持、完善有利于资源配置均等化和要素自由流动的财政体制,应能取得较好的扶贫效果。主要措施建议:增加财政对教育等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提高公共产品配置的地区均等化水平,关注人的发展与素质提升;调整预算投资结构,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小城镇倾斜,促进均衡发展、公平发展,发挥就业带动作用;采取减税降费、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重视高新技术和大企业的同时,从国情出发重视就业容量,更加关注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实施配套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制定全国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完善政绩考评体系,完善就业扶贫法律制度。
其他文献
随着“两山”理论的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提出,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攻方向。农业生态资本运营通过农业生态资本积累、转化与调控手段,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因素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是当前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实施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推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发展,进一步协同农业生态资本与农民福祉间的良性互动,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研究亟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作为一种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手段,隐喻存在于人类语言的各个层面。历史上,国内外学者曾从传统修辞学角度的词句层面、认知角度的词句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三个主要维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丰硕,但对隐喻的动态性语义特征以及隐喻对语篇主题的构建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认知语言学认为,句子与语篇紧密相连,是一个连续体。隐喻是一种参照现象,概念化主体往往通过单
变量选择是数据建模的一个基本问题.近些年来,涌现了许多比较成功的变量选择和系数估计同时进行的惩罚或约束的回归方法.Nonnegative Garrote(NG)方法(Breiman,1995)也是惩罚的变量选择方法,Xiong(2010)提出了误差项为同方差的线性回归模型基于Mallows’Cp准则的NG估计量具有天然的惩罚函数和调节参数,但他没有对NG估计量的渐近最优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借鉴模型
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复杂综合的呈现。潘周桢是越南维新运动领袖、越南近代爱国志士,越南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主张废除君主制,提倡民智民权,言论自由,学习西方科技,振兴工商经济,反对暴力抗法。他不仅把宝贵的一生奉献给了越南的独立解放事业,而且创作了大量诗歌、随笔、杂文。他的作品数量庞大,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主题突出,在文学创作、文化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作为新动能关键支撑的创业企业孵化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缓解创业融资难问题,国家不断探索以特色小镇、未来科技城和高新园区等平台打造为抓手,建设创业生态系统扶持创业企业融资和成长。然而,同样的创业生态系统内创业企业的融资绩效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分化,即便是对于具有某些相同资源禀赋的创业企业,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融资绩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炼出
当前,“双一流”大学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社会、高校、研究者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和实践议题。本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组织变迁理论、场域理论等理论基础,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进行文献梳理、政策解读与访谈调研,选取一所行业型大学的特色学科作为研究个案,通过深入梳理与分析该大学食品学科一百多年来历史演进的过程,总结其学科建设的成败得失,揭示行业型大学特色学科发展演进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挖掘
随着安然、世通等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以及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内部审计的职责不断延伸,从传统的查错纠弊、保护资产完整等监督职能,向促进组织价值增值等战略性职能转变。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在《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指出,内部审计应“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明确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目标。学术界广泛关注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但更多地是对于基本理念的探讨,通过实证
当今时代,软件漏洞被看作一种战略资源受到攻防双方的积极关注,因此软件漏洞挖掘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领域的焦点。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通过剖析二进制代码的结构、语义和行为自动发现程序的特性,是漏洞挖掘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重点研究与漏洞挖掘相关的值集分析、补丁比对和动态符号执行等二进制程序分析技术,针对这些技术存在的准确率不够、耗时过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针对传统值
构建基于联盟链的高效、安全的分布式物联网网络,对于提高物联网系统协作效率,降低物联网体系运转成本,推动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联盟链应用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联盟链的物联网系统性能依然存在瓶颈,链上数据的可靠性无法保证,跨链通信状态机同步仍非常困难,距离实际应用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针对物联网联盟链数据存储与访问控
当前,网络平台在网络空间中的支配力、影响力随着其技术能力的提升而不断被强化,由于在技术、数据、信息等规制资源上的优势,其已经成为塑造平台内以及整个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主体之一。这背后实质放映的是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以及规制主体多元化、规制资源分散化的趋势。在构建网络空间法治秩序的过程中,如何在激活网络平台秩序塑造能力的同时,又使这一本质上属于私人所具有的规制能力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而不致出现用户权利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