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作为文殊道场的尊崇地位,被广大佛教徒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格鲁派自明代首次传入,就一直作为汉、藏、满、蒙等各族人民交流的重要纽带,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收集和阅读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指导,试图能够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个角度入手对于五台山格鲁派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全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一)简述五台山文殊信仰的兴起和发展。五台山文殊信仰自唐朝兴起之初就与吐蕃建立了联系,到元代八思巴朝拜五台山之后又开始与藏传佛教相结合。(二)简述明代五台山格鲁派的传入及初步发展。大慈法王释迦也失朝拜五台山,标志着格鲁派与五台山正式建立起联系。(三)简述五台山格鲁派在清朝鼎盛时期的发展。清朝前期诸帝多次大规模巡幸五台山,使得五台山格鲁派在清朝前期达到了鼎盛。(四)简述清代五台山格鲁派的寺院体系,清代五台山格鲁派的寺院体系从顺治朝时开始建立,到乾隆朝时已基本形格鲁派四大活佛系统中的达赖与章嘉两系共同管理五台山的局面。(五)简述五台山格鲁派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民国时期五台山格鲁派由于受日军入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逐渐走向衰落。(六)简述民国时期五台山格鲁派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沟通汉藏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综上所述,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从明代开始正式传入,到清代达到鼎盛,僧侣人数不断增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最终使五台山发展成为内地唯一一处兼具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宗教圣地。至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五台山格鲁派的发展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但以七世章嘉活佛和江赞桑布等为首的五台山格鲁派领袖在维护中央政府和蒙藏地区的关系方面仍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以能海法师和法尊法师为代表的格鲁派高僧则在民国时期汉藏文化交流的热潮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研究格鲁派在五台山的发展不仅在学术上有着很高的价值,对于我国目前的民族宗教工作,也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