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探讨二者间的相关性,为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进一步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住院病历选取退变性腰椎侧凸(DLS)病人4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27例,年龄48~73岁之间,平均60.44±6.67岁。2.对DLS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量化分析,并对患者的影像学参数资料,包括腰椎侧凸 Cobb角、前凸角和节段楔变角进行测量。3.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手术前后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DLS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影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1.在41例DLS患者中伴有心血管等基础疾病史患者35(85.4%)例;1年-20年病史不等;其中,伴腰痛39(95.1%)例,下肢痛33(80.5%)例;间歇性跛行29(70.7%)例;下肢肌力、感觉减退21(51.2%)例。 2. DLS患者腰椎侧凸 Cobb角范围11.22°~27.25°,平均值为16.99°±3.84°;前凸角范围在-5.15°~34.13°,平均值为16.02°±6.37°;节段楔变角范围为4.11°~14.22°,平均值为7.81°±2.20°;其中向右侧凸19例、向左侧凸22例,向右侧凸与左侧凸基本相当(19∶22)。 3.治疗前ODI评分范围54~82,平均值为65.62±6.8;腰痛VAS评分范围3.95~9.15,平均值为6.89±1.15;腿疼VAS评分范围3.35~8.75,平均值为6.41±1.35;腰痛 VAS评分与相邻椎体的节段楔变角、腰椎前凸角有相关性(P<0.05);ODI评分与腰椎前凸角、节段楔变角有相关性(P<0.05)。 4.椎间盘退变、腰椎生理性前凸丢失、矢状面失衡及局部不稳定引起节段楔变角的产生是影响患者临床表现的关键因素,在经过手术治疗纠正腰椎前凸角及节段楔变角、侧凸cobb角后,腰椎前凸角矫正率与腰痛改善率、ODI评分改善率有相关性(P<0.05)。 结论:1.腰椎节段楔变角、腰椎前凸角与腰痛VAS、ODI评分有相关性,参数对腰痛VAS、ODI评分有很重要的意义。2.手术纠正腰椎前凸角及节段楔变角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