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德里安娜·塞西尔·里奇(1929-2012)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诗人、女性主义者和批评家。其70年代之后的作品更多地关注社会,并致力于通过自己的诗歌以及散文书写来改变世界。尽管对于作家来说,将诗歌与政治连接起来非常困难,但里奇仍然致力于对社会平等、种族歧视等涉及性别、种族、阶级公共议题的写作。诗集《艰难世界的地图集:1988-1991的诗》展现了里奇对实现民主梦想和诗歌的政治追求。国外学者对该诗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现代性和叙事策略等方面的文本分析上,而目前国内对这部诗集的研究尚未出现。本文将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分析该作,运用其两个重要概念:“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诗集《艰难世界的地图集:1988-1991的诗》不仅揭露了美国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仇恨、痛苦和暴力,考验着人们对希望与爱的追寻,还折射出战争、贫困、种族等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压迫与痛苦,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体现着“艰难”的无处不在。本论文基于文本细读,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里奇如何以诗歌为载体,揭示当今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表达了她对美国文化的反思,对边缘群体的人文关怀和对诗歌艺术的追求。从文化诗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可以为研究里奇诗歌和散文中的思想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而也为对里奇后期作品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了学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