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一月份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信仰体系尚未完全构建起来,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提出的以德治国的同时应当明确“德”与“治”的涵义,也就是明确以什么样的道德通过何种方式治理国家,以及明确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让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在推行贯彻的过程中做到有矢有的,有的放矢。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德治国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与当务之急。 以德治国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浓厚的德治思想传统作为基础,古代的德治思想虽然与现代“以德治国”有着本质差别,但在具体内容中有许多闪光之处值得借鉴;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对道德建设提出了强烈而紧迫的需求,而且由于脱胎于计划经济的中国社会还遗留着一些与市场经济发展不适的因素,在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两者不断冲击与碰撞,导致人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使以德治国推动道德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成为当务之急。 第二部分,以德治国要处理好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关系,走出认识误区。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应当双管齐下、不可偏废,但它们仍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即有协作也有区别,德治是法治实现的道德基础,法治是德治推行的法律保证,在两者同时推进的过程中,即要避免因法废德,也要防止以德代法,明确两者辩证统一关系,走出依治必然导致人治的认识误区。 第三部分,推动以德治国的进程,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的道德建设应当以现实国情为基础,明确道德建设的层次性与阶段性,不能无限拔高也不应懈怠放松,把先迸性与广泛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有“道德提倡”、“发扬”也有“允许”“改进”,让市场经济社会中每一阶层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寻找到适合自己的道德座标,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看到市场经济对人的主体的拓展,跳出灌输式道德教育的巢就。寻求合理科学的道德教育方法,让人们能实现道德价值上的自我调整与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