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标准制定的各个步骤,具体包括评价对象的划定,评价层次的设置,标准工作体系的建立,产业用地利用状况调查的方式、对象和内容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权重、理想值的测算,指标标准化方法的选择,评价模型的确定,潜力的界定和计算,控制标准值的测定,评价成果的编制,标准的示范应用。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相关理论并研究了产业用地的内涵的基础上,确定评价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应用研究从两个层面开展,其一是从园区产业用地层面,基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类型,园区产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技术的研究包括分别以轻纺、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原材料、高新技术五大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产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和潜力测算,构建差别化的指标体系、权重、理想值、评价模型。其二是从园区企业用地层面,以产业园区内的企业用地为评价对象,构建指标体系,依据企业所属产业类型,为指标确定差别化权重,设计评级模型,形成企业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潜力测算技术。本文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专家规定程序调查法(Delphi Method)。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则主要通过目标值法、先进经验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方法确定。最终形成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标准。根据哲学上的“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了在实践中检测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可推广性,在园区产业用地层面,本文在皖江城市带选择30家以某一类产业用地(装备制造业)主导的省级以上开发区进行示范应用;在园区企业用地层面,本文选择了地处安徽省中心地带,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域之一的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技术标准的实践应用区域,评价出池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用地和企业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计算出了产业用地和各企业地块的潜力值,最终得出评价结果。根据技术标准在两个层面示范应用中反映出来的缺点与不足,思考对评价技术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加强评价标准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及时调控能力,保证标准始终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积极、主动地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迅速发展的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