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钢管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力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tiand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管混凝土拱桥具有承载力大、跨越能力强、外形优美等特点,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最大跨度已达到了575m,700m级拱桥也已开展可行性研究。随着拱桥跨径的进一步增大,需要管径1.5m或以上的钢管混凝土构件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JTG/T D65-06-2015)仅给出了钢管直径1.5m以内的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鉴于此,本文针对直径超过1.5m的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开展数值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钢材本构关系和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建立管径1.5m~2.0m的钢管混凝土实体模型,分析不同管径、不同材料强度及不同截面含钢率的构件承载力,采用统一理论、极限平衡法及规范计算公式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2)基于钢管环向应力等效原则,利用轴对称壳单元的热胀应力模拟混凝土自应力效应,建立起不同管径条件下混凝土自应力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本构模型,分析1MPa~5MPa的自应力对直径1.5m~2.0m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影响。(3)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冠状和月牙形两种脱空模式,利用面-面接触单元建立起管径1.5m~2.0m的钢管混凝土脱空构件粘结-滑移模型,分析不同脱空率对钢管混凝土构件变形趋势、应力分布及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两种脱空形式所对应的构件承载力折减系数计算公式。(4)开展包含钢管初应力和混凝土自应力的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分析,利用空间曲面拟合,提出同时考虑钢管初应力及混凝土自应力效应的构件承载力修正系数,以拓展现行规范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使其适用于管径1.5m~2.0m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其他文献
当隧道穿越含有瓦斯的地层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发生瓦斯窒息、爆炸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极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近些年来国内外提高了对瓦斯隧道施工通风的重视。本文依托龙泉山一号隧道工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非煤系瓦斯地层超大断面隧道施工通风技术。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依托实际公路隧道工程,采用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获得
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因其良好的山区地形适应性、优越的力学性能等优点,成为我国西南山区公路桥梁的主要桥型之一。西南地区是我国的强震高发区,我国近几十年的破坏性地震大都集中在该地区,给桥梁的服役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一般为有推力结构,对基础变位非常敏感,而近断层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和滑冲效应等特征往往会造成拱圈的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坍塌,引发桥梁整体毁坏。汶川震害表明,上承式钢筋
复合冷再生不仅能够利用回收的沥青面层材料,还能够将破坏的半刚性基层材料作为原材料投入使用,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而由于其材料组成的复杂性及系统支撑研究的缺乏,目前再生混合料中材料界面形态特征、界面黏附作用尚不明晰、混合料强度不稳定,导致其应用并不广泛。本文通过一系列试验对两种不同混合料材料界面形态特征、界面黏附作用及宏观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方面:首先,通过SEM电镜观测了常规
结构损伤识别是桥梁健康监测领域的重要一环,但是常规人工巡检缺乏对结构健康状态判定的量化数据与标准。本文依托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探索(51778094)”,针对导师团队提出的“WWWQ-(望闻问切)”桥梁安全监测技术,并基于“切”的技术路线分支,提出利用车载振动传感器采集的过桥车辆动力响应信号来对桥梁结构损伤进行判定的方法,为“WWWQ
自2004年Geim制备石墨烯后,二维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质,超薄的特点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开拓了许多重要的领域。不同于零带隙的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可见光范围内禁带宽度,能够轻松弥补石墨烯的不足,可以应用于光学和半导体等领域,硫化钼、硫化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传统生长硫化钼、硫化钨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法等等。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与半导体工业技术最兼容,制备的样品
当今世界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观念中,车辆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标志,带给世界便捷也消耗了大量能源,在本文研究中发现,对车辆等进行轻量化处理,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因此轻量化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使用TRB板材可以在保障性能同时降低板材的重量,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普通TRB过渡区为直线性,无法应用更广泛的场景,本次课题为研究解决此种局限性,创新研究径向TRB。通过研究这类结构,改变以往困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剧,因疾病或其他等原因导致的运功能障碍患者人数不断增加。在当今社会当中,为了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这些残障群体需要一些辅助装置设备提供助力,降低并发症的发作概率,从而提升生活品质。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辅助装置,如拐杖、轮椅等,只能达到机械运动的效果,不能使患者拥有“自主行走”的感觉。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是用于佩戴在患者下肢或者躯干外侧的一种辅助型的助力训练装置,通过和患者相
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清洁能源技术和可持续化学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电化学作为一种利用可再生的电能来驱动化学反应的方式,在清洁能源技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中,电催化作为电化学的重要分支,能加速电极和电解质界面的电荷转移,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活化能,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然而,当前电催化剂的发展和工业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1)相关研究大多基于实验室水平,在
课题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性能齿轮动态服役性能及基础试验”(项目批准号:2018YFB2001300)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字行星齿轮传动瞬态接触特性与抗胶合承载研究”(项目批准号:51975078)。人字行星齿轮传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功率密度传动系统,相较于直齿和斜齿行星传动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低轴向冲击载荷,且具有大传动比和高功重比等性能,被用于攻击潜艇、舰船等动力系统的传动装置。
从少量的随机采样样本中恢复出未知的有用数据对于阵列信号处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数据受损时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若受损数据随机分布在矩阵中,采用矩阵填充(matrix completion,MC)方法可以有效地恢复受损数据,从而准确地估计出波达方向。然而,若受损数据分布集中时,则无法准确有效地恢复未知数据,从而影响到DOA的估计。例如,当受损数据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