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但是佛教直到魏晋之际与玄学相交融,才得以大规模地传播。在佛教本土化和发展的同时,佛教的宣教方式也在发展和变化。宣教方式由印度佛教的呗演化为诵经、转读和唱导三种形式,严格地说,梵呗也属于转读范畴,但是梵呗多涉及音乐领域,非笔者能力所及,故未著过多笔墨。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界定《高僧传》中宣法现象所属的学科领域,评述当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现状和成果,同时阐释本论文选题的重要价值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本章梳理了早期宣教现象的发展源流。中国的宣教现象源于印度梵呗。梵呗对于印度佛教有着重要意义,它是修行的重要法门,佛典传播延续的重要途径,还是说法的主要方式。佛教传入中国后,宣教方式演化为以诵经、转读和唱导三种为主。诵经依然延续着修行功能,它虽强调对佛法的记忆受持,但是也在无形中起到弘法作用。转读和唱导的主要功能是宣法,它们是佛教中土化、世俗化的产物。目前对宣教现象的研究缺乏系统梳理,所以这也是本章的创新之处。第三部分:早期宣教现象之一—诵经:本章辑录了《高僧传》中具有代表性的诵经法师的历史资料,并对所诵经典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早期诵经当事人的资格要求、诵经的特点、影响等。目前对于学术界还缺乏早期诵经现象的系统研究,可以说本文是开篇之作。第四部分:早期宣教现象之二——转读:转读是佛教传入中土的时代产物,汉末三国是它的产生阶段,两晋南北朝是它的成熟阶段。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转读的仪轨规范也逐步发展成熟。通过对转读发展的梳理,可以看出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和融合。以前对于梵呗的研究多是从音乐学角度入手,本文从哲学和宗教学角度,详细论述了早期转读的发展过程以及意义影响,可谓是本文的又一创新之处。第五部分:再起宣教现象之三——唱导:唱导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采用说唱结合的表演方式。本章采用具体化、个案化的方式,对早期转读法师的资格要求、发展过程进行细致说明与论证,还对唱导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上的内容和见解都是以往研究鲜有涉及的,故而具有创新性。第六部分:结论:中国早期佛教宣教盛行的起因是多方面的,和佛教的传播、译经事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氛围皆有关系。早期宣教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制度化、仪式化、受众化、善巧化、情感化的多重特点。宣教不仅还推动了佛教自身的发展,还对中华文化造成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