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在全世界高等教育掀起了在线学习的海啸,2013年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与edX、Coursera等MOOC课程平台合作,实现国内优质资源共享。面对网络优质资源,大学生开始在传统课堂"逃课",而在网络上"淘课",这种不同寻常的现象让高校教育者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国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OOC负责人阿曼德·福克斯教授(Armando Fox)最早利用MOOC优质资源在高校进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良好效果。国内清华大学的于歆杰副教授也利用国内"学堂在线"课程平台上的MOOC课程进行小班制翻转课堂改革,实施效果显示学生热情明显提高、成绩高于传统班、动手能力有所提升。N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大学,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于2014年春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启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并将N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此次教学改革的试验田推进。本研究正是基于N大学首次SPOC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为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37名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性问卷、访谈、MOOC平台数据等调查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进行对比,希望为进一步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积累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经历方面,SPOC班级学生的平均分高于传统班级,并差异显著,学生普遍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准备很充分,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投入多,学习环境更自由、更开放,学习评价更倾向于多元性、过程性。过程性数据和访谈内容显示,SPOC班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学习适应性问题、知识碎片化问题、两极分化等问题;而从学习适应期到学习攻坚期再到学习收获,一个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让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从学习效果来看,SPOC班级的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磨练,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同学都抱有深层动机,并有20名同学采用深层学习策略,在团队协作能力、规划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外语阅读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均分高出传统班级,且差异极其显著。本研究发现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学生因素、学习经历和学习方式,其中学习经历中的教学、学习目标、学习压力、评价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最大。本次SPOC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效果,可以为其他课程的翻转教学提供借鉴和经验。同时还有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理科背景翻转课堂的活动设计、学生个性化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成本、学习评价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