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马克·麦卡锡被誉为当代美国最重要的四大小说家之一。其作品关注美国南方和西部边疆等,风格冷峻而暴力,血腥而恐怖。其中,最新力作《路》则探讨了废墟般末日世界里的温情,蕴含救赎意义。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世界毁灭后,一对生死相依的父子在绝望的世界中苦苦挣扎,走上了不断向南的求生之旅。在路上,父子目睹了噩梦般的屠杀、令人震颤的暴力和人类的脆弱,经历了刺骨的寒冷和饥饿。父子俩仍坚持“好人”道德,表现了人类在绝境之中的勇气和尊严,信念与希冀。《路》中蕴含了大量的圣经元素。本文将《路》置于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中进行解读,阐释了小说中的圣经原型。《圣经》是西方文学原型的渊源,是后世文学的综合体,提出“末世论”,强调伦理道德的准则,将人类的境遇放置到《圣经》中研究,对于人类呼唤心灵救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文共四个章节。第一章从圣杯、出行、爱与救赎三个方面探讨主题原型,父子俩陷入荒原之中,开始追寻圣杯。在出行中,实现了物质和精神空间的不断自我成长。坚持基督教的博爱与救赎精神,重塑道德感,最终实现救赎。这三个主题体现了由死到生的过程,为“后启示录”的世界提供了良方与希望。第二章分析了小说的结构原型,其中包括U型结构和出埃及记叙事。整部小说是一个U型结构,和圣经中“乐园—罪恶—惩罚—受难—忏悔—救赎”叙事结构相同。而出埃及记则是以“流浪—救赎”为结构。结构原型整合了小说的零碎情节,对故事的发展有暗示性。第三章分析了父亲、儿子和伊莱的人物原型。通过分析性格、行为以及经历,发现正是摩西、弥赛亚和伊莱亚的原型。圣经中的人物经历给予人类启迪,对于当代人类生存困境具有借鉴意义。第四章揭示了意象原型,其中包括兽、火、鱼三个典型意象。这些神启意象和魔怪意象给整部小说增添了天堂与地狱的元素。《路》是麦卡锡对末日的预言,对人类社会和未来的投射,对于当代世界人类的生存焦虑和困境具有重要启示。麦卡锡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的热切关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的美好希冀。本文认为,通过圣经原型分析,揭示了世界毁灭后道德和文明的缺失,展示了人性善恶的终极较量,从而挖掘小说的思想内涵,以唤起救赎之心,即在破碎的废墟世界中,仍要坚守“好人”这一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不断探索救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