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颈椎病是我国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日益严重。颈椎病病因各异,临床表现更是错综复杂。颈型颈椎病为其他各型的早期阶段,休息后可缓解或消除症状,容易被患者忽视,但是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随着颈肩部骨骼肌力学的改变,进而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错位等。罗凛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颈肩痛患者在某些骨骼肌上存在共同的痛点。针对这些痛点进行推拿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寻找颈型颈椎病患者痛点的位置,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应用,对临床上治疗各种疾病所导致的颈肩痛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本课题针对广东地区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骨骼肌痛点的调查,从实际工作中寻找、探讨颈型颈椎病患者骨骼肌痛点分布部位及规律,筛选出高频骨骼肌痛点作为治疗切入点并制作成图谱。观察推拿手法松解高频骨骼肌痛点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肩痛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讨骨骼肌痛点的科学研究工作及临床运用提供初步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本课题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推拿门诊中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患者的一般情况、颈肩部肌肉解剖图谱的调查表。然后展开调查工作,统计得出所有骨骼肌痛点的出现频率。筛选出高频骨骼肌痛点与压痛点、筋结点、腧穴作对比,找寻并归纳骨骼肌痛点分布规律,探讨这些高频骨骼肌痛点所具有的解剖学特性或生物力学特性。2、选取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对高频骨骼肌痛点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穴位推拿治疗,每次治疗约15分钟,隔1天1次,每周治疗3次,连续2周为一个疗程。通过治疗前后简式McGil]疼痛问卷积分的变化以观察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肩痛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颈型颈椎病男性患病率为41.1%,女性患病率为58.9%,女性多于男性;研究人群中以青壮年居多,31-40岁最多,占总人数的37.8%;研究人群中计算机工作者发病率最高,达31.1%;高频骨骼肌痛点多呈点、线、面分布,位于胸锁乳突肌起点的痛点的频率最高,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骨内侧上缘、胸锁乳突肌止点、C5棘突旁、C7与肩峰连线中点的痛点出现的频率均大于50%,且与软组织损伤性压痛点、筋结点、腧穴的分布位置有两个及以上重复。2、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23.3%,显效率为50%,有效率为16.7%,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3.3%,显效率为26.7%,有效率为43.3%,总有效率为83.3%。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可见推拿手法松解高频骨骼肌痛点对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肩痛疗效优于穴位推拿治疗。通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的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均可使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降低,提示两组治疗均可缓解颈型颈椎病颈肩痛症状。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PRI总分、VAS评分、PPI评分的降低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推拿手法松解高频骨骼肌痛点在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分级指数、疼痛视觉模拟程度、现有痛强度方面更加明显,能够有效地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软弱无力、厌烦、害怕、受罪及惩罚感等情感问题。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及临床研究,我们发现胸锁乳突肌起点、肩胛骨内上角、肩胛骨内侧上缘、胸锁乳突肌止点、C7与肩峰连线中点为高频骨骼肌痛点,这些痛点亦是临床上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切入点。以高频骨骼肌痛点作为治疗的切入点,进行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肩部疼痛程度及厌烦、受罪感等情感问题,从而为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利于临床工作者快捷有效的治疗疾病,进而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