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氧化物(N2O和NO)是全球氮素循环中重要的痕量气体,直接或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农田生态系统是N2O和NO的重要人为排放源,分别占全球排放总量的60%和10%。抑制剂和控释肥被认为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降低含氮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但其效果在不同土壤或种植系统中并不一致。本研究以江苏黄河故道带沙性潮土为研究对象,建立田间原位试验,分别开展硝化抑制剂与脲酶抑制剂联用(2017-2018年)以及不同控释肥以不同比例与尿素配施(2018-2019年)试验,监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特征,解析潮土N2O和N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评估抑制剂和控释肥施用对N2O和NO排放量的影响效应。为黄河故道带地区氮肥合理运筹、降低N2O和NO排放等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N2O和NO排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排放峰值均在增氮后,且玉米季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小麦季;土壤温度、水分和无机氮的变化调节了N2O排放的季节性变化。与减量施氮(RN)处理相比,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玉米季和小麦季N2O排放降幅分别为26.8-79.7%、37.8-48.3%;NO降幅分别为34.8-90.1%和54.5-73.9%,其中DMPP效减排效果最佳。与RN相比,施用DMPP及其与HQ联用分别增加玉米产量18.6%和20.8%(P<0.05);施用DCD和CP处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玉米产量,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果表明,硝化抑制剂在减少N2O排放,增加产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硝化抑制剂DMPP效果最好。(2)2018-2019年N2O和NO排放的季节变化特征与上一年度相似,排放峰值均在施肥后,N2O排放主要发生在玉米季,占全年总排放量的73%。土壤温度、水分、无机氮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变化调节了N2O和NO排放的季节性变化。与减量施氮(RN)处理相比,施用30%、50%和70%硫包膜尿素(SCU),玉米季N2O和NO排放降幅为1.11-22.1%、5.02-11.5%;而施用聚氨酯包膜尿素(PCU),则排放增幅分别为1.20-23.4%和4.48-37.1%,其中50%SCU显著降低了N2O和NO的排放。小麦季施用控释肥对N2O和NO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在玉米季施用50%SCU与尿素配施是N2O与NO减排的最优配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