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XA11基因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骶韧带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kkmmm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骶韧带组织中HOXA11基因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Wnt16、β-catenin及其下游基因MMP2的表达及相关性,初步探讨HOXA11基因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P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POP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及思路。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20例因盆腔器官脱垂(POP III-IV)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阴道骶骨固定术术中取得的骶韧带组织作为PO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良性病变行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骶韧带组织20例为对照组。将收集的子宫骶韧带组织首先通过HE染色法观察韧带的组织学特征;通过Masson染色法观察骶韧带中胶原纤维含量、形态、排列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OXA11、Wnt16、β-catenin、MMP2在骶韧带中分布位置及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HOXA11、Wnt16、β-catenin、MMP2在骶韧带中的表达情况;在POP组中,分析HOXA11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HE染色结果对照组子宫骶韧带组织可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组织排列致密、呈束状;而POP组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减少,且结构疏松、紊乱,排列无序,其中可见断裂呈片状的纤维组织,成纤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2.Masson染色结果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特异性染色胶原纤维呈蓝绿色,肌纤维呈红色。在对照组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连续呈波浪状,而在POP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胶原纤维数量明显减少、排列无规则且断裂呈碎片状,整体染色较浅。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在子宫骶韧带组织中,HOXA11、Wnt16、β-catenin在POP组较对照组表达水平降低,然而,MMP2在POP组较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通过Image-Pro Plus 6.0(IPP 6.0)软件对染色目标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OP组子宫骶韧带中HOXA11、Wnt16、β-catenin表达量分别为0.000931±0.000163、0.00220±0.00076、0.00109±0.000160,显著低于对照组0.00259±0.000931、0.00485±0.00130、0.00191±0.000439;MMP2表达量为0.00332±0.00122,显著高于对照组0.000719±0.000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4.Western-blot检测结果在子宫骶韧带组织中,POP组HOXA11、Wnt16、β-catenin表达量分别为0.253±0.029、0.298±0.024、0.212±0.0377,显著低于对照组0.319±0.029、0.371±0.045、0.425±0.0689;MMP2表达量为0.674±0.056,显著高于对照组0.290±0.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5.HOXA11各检测指标相关性分析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结果分析相关性,在POP组中,HOXA11与Wnt16、β-catenin表达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96,r=0.451);HOXA11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686)。通过Western-blot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在POP组,HOXA11与Wnt16、β-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90,r=0.524,r=-0.621)。结论:1.胶原代谢与PO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骶韧带组织中,HOXA1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Wnt16、β-catenin表达均降低,PO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二者表达受抑制有关。3.HOXA11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POP的致病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比不同方式治疗小阴唇肥大症疗效的差异。方法:基于计算机系统检索Em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和维普期刊,收集有关不同方式治疗小阴唇肥大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目的:分析三甲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地妇科门诊开展PFD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机会性调查的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妇科专家门诊就诊的成年女性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及盆底功能障碍量表简易问卷表(Pelvic Floor Distre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的使用时间与剂量对后续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reeze-thaw embryo transfer,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0~2019-10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出符合条件的周期共1046个,根据促排过程中Gn使用时间不同分为3个组(Ⅰ组:Gn使用时间<1
目的:比较青春期与育龄期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制定不同年龄段诊疗策略为分层长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总结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PCOS患者共328例,分青春期组88例,其中肥胖34例,非肥胖54例;育龄期组240例,其中肥胖96例,非肥胖144例。比较两组一般状况(初潮年龄、病程、高雄体征、月经模式、BMI、血压、腰围、腰臀比)、LH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女性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甲状腺自身抗体(ATA)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次行IVF-ET且甲状腺功能正常妇女的临床资料,依据ATA及TSH水平进行分组:ATA阴性、TSH<2.5u IU/m L组(A1组n=271),ATA阴性、TSH≥2.5u IU/m L组
目的:研究2010-2019年我院10年间初次剖宫产率及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25533例孕产妇,其中剖宫产11787例,初次剖宫产7516例,剔除瘢痕子宫后21076例。比较各年份的初次剖宫产率,分析10年间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迁,为降低我院乃至我国的剖宫产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结果:使用χ2检验对2010-2019年各年间
目的:研究气温波动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助孕治疗的临床妊娠率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遗传中心采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并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病历,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周期294例,记录每个周期的取卵日期、新鲜移植日期、取卵后7天日期以及是否临床妊娠
目的:检测FOXO1、VCAM-1在正常早孕以及早期妊娠丢失患者绒毛中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两者在早期妊娠丢失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方法:1.选取2020年8月1日-2021年1月30日期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绒毛组织,共50例,早期妊娠丢失组25例(实验组);正常早孕组25例(对照组)。2.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OXO1、VCAM-1在早期妊娠丢失组及正常早孕组患者绒毛组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HOXA11、Akt、p-Akt、MMP-2在盆腔器官脱垂(POP)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索HOXA11与PI3K/Akt信号通路在POP发生、发展中作用,阐明POP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OXA11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盆底组织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有关,为POP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方向。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目的:了解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下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及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了解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1857例因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于我院行产前诊断的孕妇资料,所有孕妇均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53例同时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涉及的产前诊断指征包括:(1)无创产前检测(NIPT)高风险(包括21/18/13-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