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材料因其在照明光源,显示器背光光源,全彩色显示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因此,设计并合成具有高发光效率的白光材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人们利用无机荧光粉、有机荧光小分子、荧光高分子、过渡金属配合物和稀土配合物构筑了多类型的白光材料。其中,稀土配合物白光材料与其他白光材料相比,因其具有着较高的发光效率而倍受人们的关注。稀土配合物白光材料之所以拥有如此良好的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稀土离子具有着颜色纯度高,发光谱带窄,发光寿命长等特点。稀土配合物白光材料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有机金属框架(MOFs)和配位聚合物(CPs)白光材料。此类白光材料的制备大多采用将具有红光发射的铕离子或钐离子掺入发蓝绿光的同构的钆或镧离子的MOFs或者CPs骨架中,通过控制掺杂的量调控三基色的组成。这类材料的主要缺点是发光效率较低,且溶解度低,不利于器件化。第二类是有机小分子稀土配合物白光材料。此类材料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发蓝绿光的有机荧光分子作为配体与稀土铕构筑混配体的配合物,通过控制三基色的平衡来实现白光的发射。该类材料的主要缺点为固态下荧光淬灭效应明显,限制了其实际的应用。本文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具有高发光量子产率的,且具有蓝绿荧光发射的有机分子作为辅配体参与红光铕离子的敏化,通过有效调控配体到金属的能量传递效率来实现三基色的平衡。本文将具有蓝色荧光的1,8-萘酰亚胺、四苯基乙烯通过化学修饰键合到具有配位能力的吡啶氮氧和三苯基膦氧上,构筑了具有配位能力的5种配体,并与β-二酮配合物合成了10个混配体稀土配合物。通过调控配体到金属的能量转移效率,实现了三基色的平衡,获得了理想的光致白光稀土配合物材料。该方法即克服了混稀土MOFs与CPs配合物白光材料溶解度低和难于器件加工的难题,又克服了有机小分子白光材料聚集淬灭的问题,为制备稀土配合物白光材料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