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产值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在拉动就业、增加资金积累、促进城乡经济活跃、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第三产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提出了促进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意见与措施。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把推动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山东省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前列。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东省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与第三产业发达的广东省相比较,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比较滞后,如何更好的发展第三产业是山东经济强省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在阐述第三产业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尤其是国内关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2004-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从产业集聚和地区差异两个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域结构。采用了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指数对山东省第三产业的产业集聚状况进行测度。结果表明青岛、济南和烟台的第三产业各行业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山东半岛地区第三产业集聚趋势显著。其次利用SPSS分析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总体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由东到西呈现出明显的梯度递减现象,山东半岛各地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形态进行划分,结果显示,山东省17地市可分为四类发展形态:成熟稳定型、快速发展型、优质潜力型和滞后发展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文章提出了促进山东省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青岛和济南的核心带动作用;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第三产业的发展环境;加快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区域联动机制,促进经济落后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