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而这一现象难以通过西方传统的以“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为先后的优序融资理论得到有效的解释。近年来市场择时理论兴盛起来,公司往往根据资本市场条件变化选择融资时机,在股票市场高估时发行股票,低估时发行债券或回购股票。企业资本结构是管理者根据过去的市场时机进行融资活动的累积结果。这种行为公司金融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是理性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往往给企业价值错误定价,使企业存在最佳融资时机。但是,企业是如何利用投资者这种非理性行为的呢?本文欲通过实证对比研究中美上市公司的股票稀释、债券稀释与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的相关关系。以稀释来衡量市场时机,探索中美上市公司在不同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及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本文具体包括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接着对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此外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以及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综述,分别对市场择时理论和稀释效应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首先对市场择时行为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文献以及研究进度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稀释效应的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介绍,稀释效应分为股票稀释和债券稀释两类。第三章是研究设计,首先对研究的样本和数据来源进行了介绍,然后对股票稀释与股票、债券发行的市场时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债券稀释与股票、债券发行的市场时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理论和逻辑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再后对本文的假设和模型进行介绍,逐个说明本文的假设内容,并形成了研究的模型,最后对变量进行了定义和说明,分别介绍了本文的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第四章是实证分析,首先对本文研究的稀释效应进行了变化趋势分析,根据图表的表现直观地对市场时机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再后对各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对中美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相关假设。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结论,然后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贡献,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不足之处。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通过对美国和中国的股票稀释和债券稀释的变化趋势分析,本文发现美国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时会利用股票稀释的低谷发行窗口;发行债券时会利用债券稀释的低谷发行窗口。即美国上市公司对外融资存在市场择时行为。中国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时会利用股票稀释的峰值窗口,在股票稀释高时选择发行新股。中国上市公司在股票融资时存在市场择时行为,发行债券时则没有。2、通过美国股票、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美国上市公司股票稀释与股票发行负相关,与债券发行正相关;美国上市公司债券稀释与股票发行正相关,与债券发行负相关。美国上市公司在股票稀释高时偏向于发行债券而避免发行股票,而在股票稀释低时偏向于发行股票而避免发行债券。同样,在债券稀释高时公司更偏向于发行股票而避免发行债券,在债券稀释低时偏向于发行债券而不是股票。3、通过中国股票、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中国上市的股票稀释与股票发行正相关,与债券发行正相关;中国上市公司债券稀释与债券发行负相关,债券稀释与股票发行没有显著相关性。中国上市公司在股票稀释高时偏向于发行股票同时也发行债券,这与美国上市公司形成鲜明的不同。4、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股票稀释、债券稀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美国股票稀释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债券稀释与资产负债率没有显著相关性。中国上市公司股票稀释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而债券稀释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5、稀释效应形成的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有较长的影响。具体而言:股票稀释形成的市场时机能够影响上市公司长期资本结构,而债券稀释却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