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研究

来源 :大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WJ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在古代不仅为文人雅玩,更为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意象,在抒情文学中琴意象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于叙事文学的琴意象研究则相对薄弱。而体现在叙事文学中的琴意象同样值得重视,其往往伴随着鬼神精怪的出现,并持续见于历代叙事文学之中。现将这种具有稳定延续性的故事情节定义为“琴可通灵”故事类型。以古代小说中“琴可通灵”故事类型为研究基础,分析明清小说中该故事类型的继承与新变。探讨该故事类型所反映的古人对琴特殊的“道器”崇拜思想,及明清社会思潮与特殊的文人心态。论文主要采用主题学研究方法,对该故事类型进行溯源与母题分类研究。对“琴可通灵”故事类型进行定义并进行溯源与流变梳理,此故事类型发源于魏晋六朝志怪之中,经唐宋传奇与杂剧得到继承,并在明清小说中成为一个广泛分布的故事类型。在明清小说中“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的承袭,表现为对“抚琴遇鬼”与“神鬼爱琴”两个基本母题的继承,此两个基本母题决定了故事类型特点,即一、抚琴之人德操可嘉,二、所引神鬼爱琴心善,三、抚琴技艺精湛绝伦。在此基础之上,明清小说中“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的母题发生了新变,产生了“琴具灵性”母题与“人鬼琴挑”母题,“琴具灵性”母题表现为鬼魂、精怪寄身于琴中以及琴音的神秘与灵验。“人鬼琴挑”母题表现为琴精望寻名主和爱琴之人琴挑、人与鬼因为抚琴而产生感情的两种琴挑形式。通过对母题的研究,分析故事类型的成因与新变,其中包含诸多文化启示,第一、“琴以载道”思想至琴“道器”崇拜的历史成因,第二、心学与晚明启蒙思想的社会思潮与好鬼尚巫民俗风气的社会成因,第三、文人对知音的渴望、情欲的宣泄,遥想魏晋时人的异代相感,以琴自喻的人格肯定与价值追求之心理成因。本文通过文学与音乐的跨学科研究,琴文化与鬼文化的跨文化研究,确立了“琴可通灵”故事类型的存在及其内涵,是对明清小说研究一种新方法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叙事文学中琴文化的研究。
其他文献
1993年,威海市所辖三市一区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验收,是全省第一个,也是当年唯一的一个通过了“两基”的地市。1994年又进入全国公布首批通过“两基”的地市之一。到1995
在一本书中读到这样一个事例: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某班上有一个学生是脑炎后遗症患者,手脚都不灵便,动作完全不能做到位。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学生可不可以参加广播操比赛?这件
对于兼容LDPC和Turbo码的多模通信信道解码器,解码过程涉及大量数据计算和传输,系统高吞吐率的实时性要求使这类多模解码器的结构变得日益复杂。为此,设计并实现一种专用控制器,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电影翻译是一种把国外文化的产品带入国内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失误。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入手对这些失误进行研究,总结出这些失误普遍出现在语码选
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对这些不爱学习的“调皮生”,老师和家长似乎都束手无策。面对现状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决心用自己爱
设计一个基于TILE-Gx多核处理器的高清医用电子内窥镜视频处理系统。该系统支持2路1080 p60高清视频输入输出,以及1路YCbCr422格式高清视频的实时H.264编解码,利用现场可编程门
应用文是应“事”而生、应“用”而作的文章,其实用性源于日常的生活、工作。但应用文不像其他课文那样有华丽的词藻、动人的情节,因此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就中职教育而言,应用文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认真反思、总结并加以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缺乏氛围  首先是学校方面。有些学校并未将应用文写作专门开设为一门课程,而是依附于语文课。语文教师按照教材上编
精准描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中受干扰节点的性能,对拥塞控制和速率分配等无线协议的有效运作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物理模型(PRR-SINR模型)在现有干扰模型中准确率较高,为此,分别提出集中式和分布式算法用于建立WSN节点的PRR-SINR模型。集中式算法通过一个中心节点控制节点收发测量包,使每个节点可以进行逐步建模;分布式算法则依赖每个节点自主控制收发包状况进行建模。在含有17个TelosB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