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空间的人格同一性问题研究

来源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成了虚拟空间的诞生,人们通过虚拟空间里存在的数字符号实现着即时性交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生活世界的不断参与,人们逐渐适应了虚拟空间,并基于虚拟空间的交往实践,不断建构藏匿于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身份具有差异性的独特人格形态。在这种人格形态里,自我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带来了虚拟空间的人格同一性问题。虚拟空间的独特时空特征、符号传播特性,为人们实现虚拟空间生存提供了条件,人们之间的虚拟空间交往也应运而生。虚拟空间打破了人们传统交往的时空限制,交往的即时性缩短了空间距离。根据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丰富的传播媒介和科学技术的革新使得交往活动出现了异化,人类创造出的虚拟交往让人类自身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在符号的象征性交换空间里,人们在身份实名制和去身份化的博弈中,不断形构着社交网络中的多重身份,由此形成了压抑与憧憬矛盾共存的虚拟人格。虚拟空间继承了工具理性的遗产,它没有摆脱人性对技术的依赖,反而增强了技术对人性的束缚。虚拟空间的人格类型具有多样性,媒介依赖人格、现实宣泄人格和智能化人格是三种基本类型。媒介依赖人格是人类个体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依赖而形成的沉溺于网络生活的虚拟人格。具有媒介依赖人格的个体,对信息网络技术产生过度依赖,虚拟空间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空间。现实宣泄人格是人类个体基于网络隐匿开放性形成的倾向于突破现实自由边界的虚拟人格。具有现实宣泄人格的个体善于自由切换自己的身份,原先的压抑往往体现为宣泄的情绪和出格的行为。智能化人格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类人化虚拟人格。智能化人类个体和智能机器人都倾向于形成智能化人格,智能化人格对传统伦理形成新的挑战。三种人格类型都一定程度说明了人类的理性与主体地位在网络交往异化中被削弱,也反映了虚拟空间自我意识与客观世界、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同一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虚拟空间的人格同一性问题指向自我意识与客观世界、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一定条件下表现为现实社会的道德失范和违法行为,导致社会文化危机。互联网领域的道德规范制订、法律制度建设、个体责任意识的增强,是应对虚拟空间社会文化危机的重要举措,对于虚拟空间人格同一性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行各业都出现完全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大财团。垄断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物价飞涨、犯罪率上升等诸多社会问题。此期,美国报业正处于黄色新闻向基于客观报道的新式新闻事业的转型期,普顿·辛克莱(Upton Sinclair)、艾达·塔贝尔(Ida Tarbell)、林肯·斯蒂芬斯(Lincoln Steffens)、雷·斯坦纳德·贝克(Ray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扎实有力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革命,开启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篇章。从2012年底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
目的: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其高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威胁着国民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在急性脑梗死中,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炎性和血管活性物质,会破坏血脑屏障。研
以叶面积指数(LAI)为结合点,引入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的作物模型-遥感信息耦合模型PyWOFOST,利用气象数据、农业气象记录观测表数据及MODIS LAI数据
采用树木环割法,于2009-11—2010-03,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观测研究了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华北山区南部低丘山地40a生刺槐林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Rh)的时间变化特征
分析了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及餐饮业等四大流通业存在的不利于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期给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新经济”发展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为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提供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