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省思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idingt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小说家中,格非的存在一直独特而醒目。他的写作,有着纯粹的文学性,又兼具文体和精神的复杂性。他最初被视为是先锋文学的重要代表,沉寂多年之后,近年又回归中国传统,以其优雅的叙事、对人情世事的洞察以及介入现实和历史的强烈愿望,重新进入读者的视野。他对人类原初梦想——乌托邦——的追问与探查,更是激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影响。他的写作正在走向清晰、稳健和宽广,并始终保持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源自他所坚持的“存在的勇气”。存在是文学永恒的母题。真正的文学应该是人的存在学。格非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坚持向存在发问,从而保持着对人类精神现状的警觉。他认为,存在是一种潜在的尚未进入大众意识的真实,作家的使命便是对这种真实进行勘探与发现。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言说:一、探询“存在”还是“不存在”;二、追问“个体如何确证自己的存在”,这是对前者的延伸;三、关注个体的精神存在,赋予个体存在以新的想象图景。存在的主题,关涉着现实、历史、个人的精神困境、乌托邦诗学等方面,格非的写作一直围绕着这些主题而展开。本论文着重通过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了格非小说中的基本母题——存在,以及抵达存在的不同路径,并重申人类心中的乌托邦梦想,论及它不朽的价值与意义。论文主体部分以存在主题为内在核心,以格非创作脉络为外在线索,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总题为“形式中的隐匿”,主要揭示格非早期小说的形式探索中,隐藏着对存在的追问与省思。他探讨了记忆与存在、空缺与存在、圈套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它们消解存在,同时也隐喻存在。此时,格非思考主要的是“存在与否”及“如何确证存在”。这使格非的小说充满迷宫的面貌。第二部分总题为“变化中的显现”,主要论述格非创作中变化的原因及对乌托邦的呼应。格非构建起了自己的乌托邦诗学。第三部分总题为“桃花源:抵达存在的路径”,主要剖析格非在创作后期对存在更深入透彻的探询与思考。关于存在,在经历了“存在”还是“不存在”、“如何证明个体存在”等问题的形而上追问之后,格非更直接地面对乌托邦,通过呈现乌托邦的梦想及其实践结果,思考“个体的精神存在如何实现”的主题——通过这个视角,格非为历史和现实找到了新的解码口。乌托邦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一个永恒的梦想,既是人类对美好、理想、自由境界的渴求,又隐含着人类对现实的逃避、质疑和批判。然而,面对坚硬的现实,乌托邦往往在生活中节节败退,它为人类提供精神栖息地的希望正在变得渺茫。尽管如此,乌托邦依然具有永恒的魅力,它是人类反思现实、想象未来的重要参照。乌托邦里隐藏着人类心灵的秘密和存在的消息。对存在的关注与书写,能使文学获得一种独特的精神维度。本论文在结语部分提出,格非这二十年的写作一直围绕存在这一基本命题展开,对人物存在感、精神性的省思和塑造,是格非小说中简约而终极的主题——这也可以视为一种“深刻的重复”。格非以及他的小说,是中国当代文学探询存在的一个象征,也是中国作家开始存在之旅的一个重要代表。
其他文献
梳理了燃煤电厂烟尘排放标准的演变历程,概述了燃煤烟气超低排放的相关政策,基于经济性分析及市场占有率,阐明电除尘器仍然是我国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的主流设备,介绍了超低排放
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体现在常规教学中,就是在课堂上要尽量兼顾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单纯的培优或补差。传统的教学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要实现这一点比较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戏剧合集,《六十种曲》的研究深度与它的文学地位远远不相称。本文以《六十种曲》的部分剧本——爱情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六十种曲》爱情剧的深入解读,分
当前,对我国小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性教育,已经成为影响小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以我国江西省抚州市四所小学的小学生性教育调查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小学生性
在铁路工程大跨径桥梁工程施工中,为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提高工程质量,必须综合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加强每个施工环节质量控制。重点做好基础工程、索塔工程、上部结构工程
目的分析呼吸机湿化器静脉输液泵持续加水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肿瘤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新生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roliferation)、血管内皮细胞的趋化(
目的通过调查初中学生生活习惯现状,以对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1-09/12,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京市某区4所中学1 130名初中学
中国的法治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乡土社会的法治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国家法和习惯法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似乎更能清晰地认识法治的“梗阻”问题,进而主张法治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DSGE模型,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潜在经济增长率,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与适度经济增长区间进行对比,发现实际经济增长率处于适度经济增长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