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观的类型与变迁研究——兼论其对我国民事司法现代化的启示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6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诉讼观是学界对设立和运作的民事诉讼制度所持有的一种基本观念。依据“类型化”的研究方法可将其分为家长式诉讼观、自由主义诉讼观和社会的诉讼观三大类型,不同类型的民事诉讼观在民事诉讼中有不同的表现。民事诉讼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事诉讼观在民事诉讼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由家长式诉讼观到自由主义诉讼观,再由自由主义诉讼观到社会的诉讼观的变迁。民事诉讼观的变迁引起了民事诉讼模式、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民事诉讼具体制度的发展变化。在我国,民事诉讼观经历了如下的变迁: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前,家长式诉讼观在民事诉讼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后至今,自由主义诉讼观在民事诉讼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民事诉讼观的变迁给我国民事司法现代化带来了宏观层面和具体层面的启示,从宏观层面而言,民事诉讼观的变迁为我国的民事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即走向社会的诉讼观。从具体层面而言,民事诉讼观的变迁给我国民事司法现代化的启示主要表现在法官与当事人间权限的重新配置、进一步强化当事人主体地位以及保障当事人实效性接近司法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律师-当事人特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际上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在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建构“律师-当事人特权
实验研究了混凝土干缩及自收缩性能。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严重的自收缩现象。但整体的干缩与普通混凝土相似。掺入硅灰将增大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 The experiment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主要针对社会生活领域中贫富差距扩大问题而提出。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实践中的探索,也需要理论上的指导。 理论分析显示,公平、正义是和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政治实体的转型过程,它同时也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旧社会政治秩序向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新社会政治秩序转型的过程。与此相伴随,中国
转基因技术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闪烁着科技“双刃剑”的光芒。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其涉及的经济、政治、法律、环境、健康和伦理道德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学位